NLP检定语言模式

26 6 月, 2024 105点热度

NLP检定语言模式(Meta Model)是Richard Bandler和John Grinder在研究完形疗法(Gestalt Therapy)大师Fritz Perls和家庭治疗大师Virginia Satir治疗时所发现的语言技巧。他们发现这两位大师有一套极为有效的发问和回应技巧,能够从受导者的答案中获取大量有用信息,并帮助受导者快速重整内心世界,改变思想、心态及行为。

说话的三个程序

我们说话时会经过扭曲、归纳、删减三个程序:

  1. 扭曲: 包括猜臆语式,因果语式,相等语式,假设语式等。
  2. 归纳: 包括以偏概全语式,能力限制语式(可能性、需要性)。
  3. 删减: 包括简单删减语式,比较删减语式,名词/动词不明确语式等。

学习检定语言模式的好处

检定语言模式可以找出说话者语言中某些语式的出现,通过询问问题把扭曲、归纳、删减还原,从而呈现出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它是一个有系统的技巧,掌握后能够通过聆听发现对方思维的局限、盲点或困惑,并有效提问帮助对方化解困惑,清晰思路。

NLP创始人Richard Bandler认为,检定语言模式是NLP的精髓所在,不掌握它就无法有效"模仿"。

在辅导中的应用

  • 扭曲类模式常在感情关系问题的案例中出现
  • 归纳类模式往往在能力问题的案例中出现
  • 删减类模式会在意见的纷争上出现

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的注意事项

  1. 先建立和谐气氛和双方同意的意图目标。处理问题时,先处理扭曲类,然后归纳类,最后删减类。每个语式本身没有好坏对错,关键看运用的时机、场合和效果。要避免过程散漫,每次发问前先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信息。
  2. 不应把语式看作对方的错误,而是帮助对方找出深层结构资料、提升沟通的机会。发问要婉转、高雅、轻松,不要变成审问。

检定语言模式语式分类

  1. 扭曲类
    • 猜臆式
    • 因果式
    • 相等式
    • 假设式
    • 虚泛词式(包括单一价值词、虚假词)
  2. 归纳类
    • 以偏概全式
    • 能力限制式(可能性、需要性)
    • 价值判断式
  3. 删减类
    • 名词不明确式(主词、受词、身份词、定义、形容词不明确)
    • 动词不明确式(包括副词不明确)
    • 简单删减式
    • 比较删减式
扭曲类语式:

1. 猜臆式
  说话者以为知道另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而其实只是主观地猜臆。猜臆式很容易辨认,因为说话的内容明显地只有另一个人才能决定。例:男士对女士说:“你这件衣服很难看﹗”这是男士主观的判断,他自己可以决定。如果他说: “你一定后悔买了这件衣服﹗”这便是猜臆式,因为男士不能决定女士有否后悔,这完全只有那位女士才可以决定。

例:“他不喜欢你送的礼物” 化解:“你是怎么知道的?”
例:“他不同意这个意见” 化解:“何以见得呢?”
例:“他想追求我嘛﹗” 化解:“什么事使你有这个感觉?”

2. 因果式
  因果式涉及“责任”上的问题。说话者认为一件事情的出现导致另外一件事情的产生。其实二者之间可能绝无关系,或者第二件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因果式往往由于以下文字的存在而显露出来:因为、所以、故此、于是、使到、令到等。有时亦不需要这类的连接词,句子的意思本身已很明显。例如:“他没有来,你这次输定了!”“没有他的帮助,我怎会成功?”
  在辅导中,有两类情况的受导者常有因果式在其说话中出现:(1)觉得自己无力处理自己人生里的事情,常受别人和环境的因素所控制。例:“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他的说话使我生气。”(2)觉得自己应该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以为自己可以控制别人的人生。例:“我常常使他失望。”“因为我没有迁就她,所以她不快乐。”在“互相依靠”类的辅导需要里,因为自己的人生界限意识不够清晰,往往要别人做自己的情绪保母,同时也以为必须做别人的情绪保母。两人之间因而产生的无力感、压迫感、羞愧和悔懊,使到两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例:“我迟到都是因为你啦﹗” 化解:“是我的什么令到你迟到呢?”
“这种天气使我无心工作。” “两件事之间怎么会有关系呢?”
“ 因为我没有迁就她, “你如何不迁就她使她不快乐?”
所以她不快乐。”

“但是”、“可是”往往也产生因果式的效果。
  例:“我很想帮你,但是我太累了。”
  化解:“怎么你的疲倦使你不能帮助我呢?”
  
“你是能够成功的,可是你太不听话了。”
化解:“怎样不听话会使我不能成功呢?”

3.相等式
  句子中有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它们是相等的。往往其中一个是可见的行为,而另一个则是不可见的感觉或意义,(从理解层次的角度看,前者是环境/行为,而后者是能力或信念、价值观,而硬要把它们定为相等。例:“你今天没有给我电话,定是你不再爱我了﹗”)相等式往往有这些字出现:就是、等如、即是、是……就,或者干脆不用连接词。

  例如:“不赞成就是反对﹗”
  化解:“怎么‘不赞成’与‘反对’是一样呢?”
“不赞成除了反对,还有那些意思?”

“我倒的酒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化解:“怎样‘不喝你的酒’就是‘不给你面子呢?’” “不渴你的酒,还会有其它意思的可能,对吗?”

   “你这么长时间都不打电话给我,不记得我啦﹗”
化解:“如何只有打电话给你才能证明我记得你呢?”
“有没有人没有打电话给你,同时仍记得你呢?”

4. 假设式
  句子意思的成立性决定于一个没有说出的假设基础上。假设式的说话透露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关于人生、世界、自己、别人、神等)。故此聆听假设式的说话会让我们知道说话者的人生观。化解的方法是找出那没有说出的假设。

例:“为什么你不吃这碟烧鸡?” 化解:“什么使你认为我不吃它?”

“为什么你不好好照顾我?” “什么使你认为我应该照顾你?”
                 “什么使你认为我不是在好好照顾你?”
                 
“不会又再骗我吧?” “什么使你觉得我过去骗过你?” “什么使你觉得我这次骗你?”

  很多假设式的说话往往用“为什么”三字开始,这些都是埋怨的说话。
其实假设式经常出现,尤其是商业广告里面都有很多,例如:
“请挑选你最喜欢的款式。” 假设:“里面有你喜欢的款式。”
“全城最平,请快申请。” 假设:“最平是你所追求的。”
“没有杂费,你大可安心享用。” 假设:“你只担心杂费一项。”

消解假设式说话的不同方法:
“什么使你觉得/认为……?”
“何以见得?”
“是什么使你认为……?”
“你如何知道……?”
“谁说……?”

5.虚泛词式
  说话者的句子中有一个名词,但这个名词代表的东西不能握在手中,亦无法掷入桶中而发出声音,这种名词称为虚泛词,是口中满是大道理的人最常用的语言模式。其实,虚泛词代表一些人生必须面对但住往难以定义的抽象事物,背后是说话者的一些局限性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没有经过深入和清晰的思考,但被认作为理所当然的,别人也支持的。
  测知一个名词是否虚泛词,除了上述的不能手握和掷地无声之外,尚可以试在该名词前面加上“绝无”或“无穷”二字。若能,这个名词当是虚泛词。虚泛词能融合众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和期望,故此最为政客所乐用。以下的一些虚泛词例子使我们看到它们占人生里的地位如何重要,而我们对它们所知却是如何的少(试说出你对每个词的解释):自由、道德、教育、安全、尊敬、人权、公平、纪律、爱情、情绪、智能、友谊、和谐、婚姻、沟通、管理、行为……
  虚泛词事实上是把一个过程“虚泛化”——使它成为一个名词,因此,虚泛词往往可以经由“名词转为动词”的方式而清晰化:

 例: “我们缺乏沟通。”
化解:“你想我们怎样沟通?”
 答:“我想每天都有时间大家坐下谈谈。”

   “我的胃得了溃疡。”
化解:“你怎样使你的胃溃疡的?”
 答:“我每天工作十四小时,又食不定时。”
   “自由最宝贵。”
化解:“你想怎样自由地做什么?”
 答:“我想可以选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可以不担心赚钱。”

有两三类近年出现的虚泛词被另外定类:
●单一价值词
“科学认为……”
化解:“这个‘科学’,根据什么标准和理论定出来的?”
 或者“什么是科学?”

“专家说……”
化解:“所谓‘专家’,包括的是什么人,用什么标准定的?”
或者:“那些专家?”

●虚假词
  “这使他成为一次不幸﹗”
化解:“用‘不幸’一词代表一个人, 你指的是什么事呢?”

  “整个过程是一埸梦。”
化解:“你用‘梦’来形容这次经验,是因为过程的什么事?”


6.以偏概全式
  说话者以一个经验去认定所有类似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使到说话者看不到事情有种种不同的可能性和机会,因而不能发展出解决或者突破的思想和行为,这个式的说话表现出一份“绝对”的意思,以偏概全式常有以下的文字出现:所有、永远、永没有、每一个,没有一个、总是、从来、向来、经常、完全、绝对、时时、日日、常常等。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顺其意而更夸大至可笑的程度。

例: “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地和我谈谈。”
化解:“从来?甚至在刚结婚的时候?”
   “我在想既然他从来都不能好好和你谈谈,那你俩是怎样相识、恋爱、结婚的?”

例: “你总没有一次会做得好的。”
化解: “在你的眼中,真的是从来没有一次做得好?”
“照你这样说,我未来的几次也不会做得好的了,对吗?”

例: “没有一个法官是好人﹗”
化解:“真的没有?从来都没有过好的法官出现?”
   “所以现在关在监牢中的都是好人,而在社会上自由行动的都是坏人了,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7.能力限制式
  说话者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筑起框范去限制自己,在说话中表现出来。这些限制框范使到说话者看不清事情可以有的解决或者突破,因而陷入思想困境之中。限制式有两种:

●可能性
  从以下的文字测知: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其实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有或没有一份能力,第二个是有能力,但选择运用或不运用这份能力。(英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an或Cannot二字。)

例:“我不能这样便放弃。” 化解:“放弃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例:“我不可以放松。” 化解:“什么阻止你放松﹖”
例:“我不能叫自己静下来。” 化解:“你怎么令到自己不静下来﹖”
例:“你不可以带他走。” 化解:“我带他走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可能性”的限制或说话显示说话者把自己放在不惬意的选择框范中,消解方法是帮助他注意框范之外的种种可能性。“我不能放松”是把自己困在一个狭窄的框范中,框范之外就是放松。试想:他以前必须经验过放松,才能知道什么是放松,他做了些什么使自己继续蹲在那个小框范呢﹖

●需要性
  从以下的文字测知:应该、不应该、必需、必需不。“需要性”是表达一些规条的存在,这些规条往往限制了实现信念价值的最佳可能的出现。“你应该……”之类的说话往往在指责别人,这是企图给聆听者制造出犯罪感常用这类说话的人多是内心的自我价值不足,想控制别人。这类人不满意自己缺乏能力,故此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及找机会埋怨别人。

化解方法与上面的一样:
 例:“你必需保持沉默。”
化解:“不保持沉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例:“我一定要看电视才能睡觉。”
化解:“你怎样令到自己睡觉前总想看电视﹖”

 例:“他应该先问问我才做。”
化解:“不先问你才做会有什么好处﹖”



8.价值判断式
  句子明显地显示出一个价值的判断,但没有说出这个判断的来源。找出判断的来源,我们才能质疑说话的真实性。

例:“男子汉不应哭!” 化解:“谁说男子汉不应哭的﹖”
例:“这是很笨的行为!” 化解:“谁说的﹖”“谁定的标准﹖”
例:“谦虚只会招来欺负!” 化解:“由谁来决定﹖”“凭什么这样说﹖”

  中国的文化里有不少的“不知出处,但总错不了”的词句,强把一些泛定价值抖出来,使到听者不知如何招架,都属价值判断式。

例:“乱世出英雄。”
“忠忠直直,终须乞食。”(广东俗语)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9.名词不明确式
  一句之中的主词、受词或形容词(包括了名词或代名词,除了“虚泛词”)不够清晰。这个式包括以下的不同性质。

●主词不明确
“他们想我死!” 化解:“谁想你死﹖”
“谁都会这样想啦!” 化解:“你说的 ‘谁’指什么人﹖”
“这生意有得做!” 化解:“你指的是什么生意﹖”

●受词不明确
“不要吃太多水果。” 化解:“你指的是那些水果﹖”
“快点找个人来!” 化解:“快点找个什么人来﹖”
“找份工作吧!” 化解:“找份怎样的工作﹖”

●身份词不明确
“他是一个庸人!” 化解:“你说的‘庸人’指什么意思﹖”
“我是和平使者!” 化解:“你有些什么能显出‘和平使者’的身份﹖”
“他是一个胜利者!” 化解:“他的什么使他成为一个<胜利者>﹖”

●定义不明确
“她找到了一个好丈夫!” 化解:“他怎样的行为使他被称为‘好丈夫’﹖”
“你不能做和事佬!” 化解:“‘和事老’需要做些什么是他所不能 胜任的﹖”

●形容词不明确
“那正是一个不太方便的时刻!” 化解:“对谁不太方便﹖”
“某些人会说好!” 化解:“你的‘某些’是指谁﹖”
“这会吸引一些聪明人来!” 化解:“那些人有一份怎样的‘聪明’?”

10.动词不明确式
  这个模式指的是一句之中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不够清晰。日常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动词其实含意很虚泛,例如:伤害、处理、关心、照顾、交待等,往往因为人与人之间对同一个动词的理解不同而引起问题。
  中文的语法容许一句之中没有动词,往往副词包含了动词的作用,例如:“你很自私。”
  中国人生活词汇中充满不清晰的动词和副词,以下是一些特别流行的例子:

普通话:摆平、调动(情绪)、抹黑、强出头、见(不得)光、很帅。
广东话:搞掂、执生、屈、去“补”、去“Wet”、好“Yeah”、好激、好老土。

●动词不明确
“他伤害了我的自尊心!” 化解:“他怎样伤害了你的自尊心﹖”
“这件事很难处理!” 化解:“这件事怎样难处理﹖”
“他们应该交待一下!” 化解:“他们应该怎样交待呢﹖”

●副词不明确
“他很自私!” 化解:“怎样做使你觉得他很自私﹖”
“他不够积极!” 化解: “他怎样不够积极呢﹖”
“这件衣服难看死了!” 化解:“这件衣服什么地方难看死呢﹖”

11. 简单删减式
  句子的意思不完全,好像有一部份被删去了。找出删减了的部份,往往也就是解决的途径。

例: “我不明白!” 化解: “你不明白什么﹖”
例: “我很不甘心!” 化解: “你不甘心什么﹖”
例: “我怕!” 化解: “你怕什么﹖”

运用下切的说话技巧,我们可以追问到问题的核心。

例: “他不好!” 化解: “他什么不好﹖”
  “他对我不好!” “他什么事对你不好﹖”
  “他在家里对我不好!” “他在家里怎样对你不好﹖”
  “他在家里大声呼喝我!”

12.比较删减式
  句子的意思明显地指出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但说话者没有把这个标准说出来。常见的字有好、坏、多、少、差之类的形容词,和它们的比较词,例如“好”、 “更好”、 “最好”; “差”、 “更差”、 “最差”等。

例: “我表现得很差!” 化解: “与什么比较﹖”
例: “不做更好!” 化解: “与什么比较﹖”
例: “X牌洗衣粉最耐用!” 化解: “与什么比较﹖”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最重要的瑰宝之一,能迅速提升思想能力,改变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使对人生的态度更成熟有效。虽然听觉型的人学得最快,但越感困难掌握的技巧往往越需要,多运用自然会熟能生巧。想快速提升辅导效果的朋友,检定语言模式是必须熟悉的工具。

管理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