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伤痕的治愈之旅,拥抱受伤的内在小孩《0次与10000次》

11 9 月, 2024 47点热度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被排斥的恐惧 🌺

人类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存在,渴望被接纳和融入群体。被排斥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恐惧感,就像在陌生城市中无处可归一般。🏙️ 我们一生都在寻求归属感,属于不同的群体和团队。然而,有些人由于童年创伤而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被欢迎。

案例分析诺拉的困扰
诺拉在工作氛围良好,但一旦没被邀请参加同事活动,就会产生强烈的被排斥感。这源于她童年时期长期缺乏归属感,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即使无心的疏忽,也会让她的伤口再次撕裂。

我们应当意识到,偶尔未被邀请并非就代表被排斥。但受伤的内在小孩会放大这种无害情况,让人反复体会被遗弃的痛苦。🌻 治愈的第一步,就是觉察到这种过度反应,用成年人的理性应对。

不信任的戒备 ⚔️

生命中,难免会遭遇欺侮、嘲讽和不公。大多数人能很好地处理,但也有经历会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在内心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 这种创伤会让人对与之相关的情境产生极度不信任,时刻保持戒备。

案例分析卡特琳的阴影
卡特琳曾遭受过钢琴老师的性骚扰,留下了阴影。她会对男性的无害接近产生惊慌,身体僵硬,甚至哭泣离开。这是受伤内在小孩在发出警报。

创伤经历会让人对假定的危险信号过度敏感,无论现实如何,都会激发内心的恐惧与不信任。🔥 觉察到这一点,理解自己的过度反应,是走向治愈的第一步。

羞耻与自卑的枷锁 🔗

刻薄的言语和羞辱对待会给孩童带来深重创伤。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稳定,一句无心的评论都可能让他们产生挥之不去的自卑和羞耻感。🥀 这些伤害会在成年后反复浮现,认为自己有缺陷,不值得被爱和尊重。

案例分析布莱恩的愤怒
布莱恩在学校时期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受同学的嘲笑和羞辱。即使长大后他外表自信开朗,但一想到家乡,就会感到憋闷和愤怒,内心的伤痕未曾痊愈。

有些孩子天生就更容易成为受害者,面对嘲讽无法自我调节。🕊️ 治愈的道路在于认清自己的价值,接纳内在小孩的脆弱,以同理心拥抱曾经的伤痛。

缺乏亲密的遗憾 🕊️

有些父母在物质层面上做得很好,但忽视了孩子最根本的需求--被爱和亲密。这种情感的缺失会让孩子长大后感觉自己从未被真正重视。🌹 他们不会受到过多伤害,但也永远无法感受到被爱的温暖。

案例分析乌瑟尔的反思
乌瑟尔一生辛勤操劳,但儿子却说她从未爱过他。她开始反思自己对亲人的冷漠,缺乏真挚的亲密关系。她从未学会什么是爱。

情感的缺失会让人在成年后对亲密关系无所适从,无法给予和接受真挚的爱。💞 重拾这种能力,就要从内在小孩的需求开始,学会对自己怀有同理心和温暖。

每个人都曾在生命中体会过被伤害和被抛弃的痛苦。但我们不应被受伤的内在小孩所主宰,而要用理性和同理心拥抱它们,让内心重新获得自由。🌈 请问自己:你是否常感到孤独无助?感到没有被爱?如果是,也许就是时候开启内在治愈之旅了。

Poster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