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构建的迷宫:框架的陷阱 在迪尔茨的《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他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语言如同魔法般的力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更能构建思维的框架,引导人们的认知方向。书中班德勒与听众的互动,宛如一出精心设计的舞台剧,将语言的魔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班德勒构建了一个以“问题框架”为核心的迷宫,他如同迷宫的建造者,熟练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将试图帮助他的听众引入歧途。他不断地变换着框架的尺寸和角度,时而放大问题,渲染危机的紧迫感,时而又将矛头指向质疑者,将他们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将他们的帮助贬低为攻击。 书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31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陷阱与自我认同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通过班德勒与听众的对话,深刻揭示了语言如何成为一种陷阱,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班德勒在与维克的互动中,逐渐构建了一个“失败框架”,将维克的行为解读为有意伤害,从而形成了“问题框架”。这种框架的建立,不仅影响了班德勒对维克的看法,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认知。班德勒从原本自信快乐的状态,逐渐转变为怀疑和恐惧,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外界事件的反应,更是对自我认同的重新定义。 框架的构建与破除 书中详细描述了班德勒如何通过语言的魔力,构建并维持一个“…

31 1 月, 2025 1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暗示批评,巧妙引导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巧妙地指出他人的不足是一门艺术。比如,有一位领导在面对工作人员冗长复杂、抓不住重点的报告时,并未直接斥责,而是以一种暗示的方式说道:“当我派一个人出去买马时,我并不希望这个人告诉我这匹马的尾巴上有多少根毛,我只希望知道它的特点何在。”据统计,现今职场中约有 70%的员工曾遭遇过领导直接而严厉的批评😔,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而这种暗示的批评方式,让工作人员瞬间领悟,下次报告得以改进。由此可见,暗示的力量不容小觑,它能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情况下,达到引导改进目的🎯。…

30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当控制欲与不信任感占据心灵舞台 在《0次与10000次》这部作品中,作者[德]吉塔·雅各布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被控制欲和不信任感所困扰的灵魂。书中的人物仿佛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隐秘的角落。 例如,那位“我太讨厌一个人了”的主人公,为了逃避孤独的深渊,甘愿主动承担那些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任务,以换取他人的关心和照顾。这种近乎病态的依赖,恰恰源于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对被抛弃的恐惧。而那位在感情结束后急于寻找新依靠的“下个拐角处已经站着另一个人”,则更像是漂泊在情感海洋中的一叶孤舟,永远…

29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0次与10000次》是[德]吉塔·雅各布的作品,中文译者是蔡清雨。本文通过文艺的视角,将我们带入那些缺乏安全感、依赖他人以及偏执的人格特质中的内心世界,并elaborate这些特质如何在这些人生命中发挥作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以细腻且复杂的叙述呈现在眼前,引发读者深思。 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博弈 弗兰茨·卡夫卡在其短篇小说《男乘客》中描绘了一位心灵脆弱的电车乘客,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时,始终无法找到内心的稳定感与安全感。试想,这位乘客在一个看似平凡的电车环境中,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他对…

28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0次与10000次》是一本充满和的书籍,作者是[德]吉塔·雅各布,由蔡清雨翻译。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心理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藏的心理机制。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书中几章的精华内容。 成功与权力的迷狂 奥逊·威尔斯在传奇电影《公民凯恩》中,塑造了银幕上最著名的自恋者之一。他以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故事为蓝本,揭示了一个将成功与权力视为生命唯一目标的人生轨迹。凯恩的父母通过一座金矿获得巨大利益,这笔财富被完全用于孩子的培养。纵然拥有无尽的财富,但凯恩是一个在亲情…

26 1 月, 2025 1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艺术:巧妙传达的沟通智慧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能够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揭示了一系列巧妙传达批评的方法。 首先,书中强调了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例如,对自信心较强的员工,可采用渐进式批评法;对于盲目自大但易感化的员工,则可使用参照式批评法。这种因人而异的批评策略充分考虑了个体差异,有助于提高批评的接受度和效果。据一项针对500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表示,当批评…

26 1 月, 2025 11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如何在维护自尊中传达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可以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批评他人时,我们实际上在冒险,很可能伤及对方的自尊。即便出于善意,被批评者也可能因自尊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唱反调。因此,直接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疏远同事、朋友和亲人。在社交场合,人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读错字、记错职务名称等。此时,我们不应大肆宣扬,将本可忽视的小过失推到聚光灯下…

25 1 月, 2025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在委婉中传递真诚 在人际交往的复杂舞台上,批评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促进进步,使用不当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巧妙地揭示了批评的艺术,教导我们如何在保全他人颜面的同时,传达建设性的意见。 批评,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暗藏玄机。当我们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的错误时,往往会激起对方的防御机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遭受批评时,心跳会加速,自尊受到威胁,可能会采取攻击性的反应来维护自我。这种本能反应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加剧矛盾,使人际关系陷入僵局。因此,学…

22 1 月, 2025 24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掌握谈话主导权 在社交场合中,掌握谈话的主导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述,张大千在面对众人的调侃时,没有选择直接反驳,而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巧妙地夺回了谈话的主导权。这种策略不仅避免了直接冲突,还成功地改变了谈话的方向,使得整个宴会的气氛重新回到了他的掌控之中。这种技巧在现代社交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网络上的群聊或公开讨论时,通过巧妙地引导话题,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尴尬。 例如,在一个工作群中,如果有人开始讨论与工作无关的私人话题,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时,群主或管理者可以通过分享…

22 1 月, 2025 231点热度 阅读全文
123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