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次》笔记 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的对比 在《0次与10次》一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深入的心理分析,揭示了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之间的显著差异。成人自我是成熟、理智的象征,能够全面感知并满足自身与他人的需求,如同一位智者在平衡木上优雅行走。🌟 然而,有害部分则如同未驯服的野兽,只顾自我欲望的满足,忽视甚至践踏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不仅幼稚,更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书中通过表2-1详细列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光明与阴影。 极端性格的现实与虚构 第三章中,作者通过电影和小说中的极端性格…

21 1 月, 2025 22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当语言编织牢笼:框架的束缚与挣扎 合上“(美) 迪尔茨著 ; 谭洪岗译”的《语言的魔力》,掩卷沉思,一段对话的片段在我脑海中不断回荡,如同困兽在牢笼中焦躁地踱步,试图寻找一丝突破的缝隙。班德勒和维克,这两个名字如同两股交织的风暴,裹挟着周围的人,将他们拖入语言的漩涡之中。 班德勒,一个深陷“受害者”框架的人,用语言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自己牢牢地困在其中。他坚信维克心怀叵测,对他构成威胁,并将每一次互动都解读为恶意攻击的证据。他不断地“向上归类”,将维克的每一个行为都放大,赋予其超出原本意义的负面解读。一个简单…

20 1 月, 2025 245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拒绝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拒绝是一门需要精心雕琢的艺术。正如书中所言,姑父巧妙地截断了林强可能提出的借钱请求,避免了双方尴尬的局面。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对他人心理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如何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现代社会中,数据表明,超过70%的人在面对亲友的借款请求时感到困扰,而其中仅有30%的人能够妥善处理,避免关系破裂。🌟 这种情况下,姑父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智慧。 掌握话题的主动权 在社交场合,掌握话题的主动权是沟通中的关键。张大千的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通过讲述…

19 1 月, 2025 131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迷宫:探索沟通中的偏执与误解 在《语言的魔力》这本书中,作者迪尔茨通过一场精彩的即兴剧,为我们揭示了语言如何塑造现实、影响人际关系的深刻洞见。这场发生在研讨会上的即兴表演,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沟通中的种陷阱与误区。理查德·班德勒扮演的角色,仿佛陷入了一个由语言编织的迷宫,每一步都在加深他的偏执和误解。 这场戏剧性的互动始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意外——一个不稳的讲台。然而,正是这个小小的意外,成为了班德勒构建一个复杂的"偏执型思想病毒"的契机。他巧妙地运用了问题框架、因果推理和复合等同等语…

18 1 月, 2025 140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心灵的奥秘探索 在《重塑心灵》这本书中,作者李中莹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新奇与深度的内心世界🎇。书中提到的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的经验元素,仿佛是打开心灵密码的钥匙。 比如内视觉中的亮度、大小形状、色彩影调等元素,它们的变化会对我们的情绪感受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在一项关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中🎨,红色被证明能够提高人的兴奋度和注意力,而蓝色则有助于让人感到平静和放松。这正说明了色彩这一经验元素的重要性。 再看内听觉中的音高、音强、音质等元素,它们同样在我们的情绪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一场音乐治疗…

17 1 月, 2025 147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探索内心感官的奇妙之旅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如同一个神秘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重塑。《重塑心灵》一书,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 书中提到,提升内视觉的方法丰富多样🧐。比如,在上课时用眼去数座位上的人数;坐公交车时,先观察景象再闭眼描绘;每有休息时间便想象人或物的模样。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据调查,现代社会中,超过 80%的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过度依赖视觉信息,导致内视觉能力逐渐退化😔。而通过这些练习,能够有效地激活和提升我们的内…

17 1 月, 2025 164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聆听并接受成人自我 在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中,作者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使我们深入思考并认知——何为“成人自我”。在当今社会,成年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愈发复杂。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研究,70%的成年人报告说他们每天面临压力,而其中的44%表示他们的压力水平在过去五年中显著增加。无疑,一个稳定且坚强的成人自我是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关键。 一本书中的处世哲理与如今的数据交相辉映,将我们导入了接受和完善成人自我的时光长廊。诚如书中所述,真正的成人能够理性看待世界,不被负面情绪所裹…

16 1 月, 2025 1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桥梁,其魔力愈发令人着迷。《语言的魔力》一书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语言奥秘的大门。作者迪尔茨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带领我们穿梭于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书中提到的"回应术模式"如同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语言情境。这十四种模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预系统,可以用来质疑限制性信念,或接受鼓舞性信念。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比如一位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沮丧。此时,…

15 1 月, 2025 13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沉默的力量:情感交流中的无声语言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固然是重要的沟通工具,但沉默有时却能传达更深刻的情感。《沟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小凡在发现丈夫子诺出轨后,选择了长久的沉默。这种沉默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坚定的态度表达。正如书中所言,"沉默,有着千面的姿态",它可能代表包容、隐忍,也可能意味着决绝的对抗和拒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忽视了沉默的价值。然而,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沉默比言语更能传达深层次的情感。例如,一项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在处理重大情感…

15 1 月, 2025 160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根基:因果与复合等同 在迪尔茨和谭洪岗共同编织的《语言的魔力》这部作品中,我们踏上一段奇幻的语言之旅。书中指出,人们的信念如同参天巨🌳,其根系深深扎根于“因果”和“复合等同”的土壤之中。 “因果”就好比是信念的🧬,它将事件与结果紧紧相连。例如,一个人可能相信“因为我小时候害羞,所以现在不善于 публично выступление 🎤”。这种因果关系成为了他信念的基石,影响着他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而“复合等同”则像是信念的🎭,它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微笑 😊 代…

14 1 月, 2025 136点热度 阅读全文
123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