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的力量:目标背后的无形推手🎭 在《NLP实践指南》中,作者〔美〕哈瑞•阿德尔先生以其一贯的深刻洞察力,引领我们踏上一段探索潜意识奥秘的旅程。他指出,潜意识并非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深渊,而更像是一位沉默的舵手,在我们不经意间引导着人生的方向。我们日常的行为,那些看似无意识的习惯,背后都隐藏着积极的目的。正如书中所言,“一起事故正等着发生”,潜意识的目标如同预设的程序,最终会驱动我们走向特定的结果,无论这些结果是否符合我们理性思考时的愿望。 例如,一位渴望获得关注的少年,可能会选择吸烟这种看似叛逆的行为,以此来挑战权…

27 1 月, 2025 1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0次与10000次》是一本充满和的书籍,作者是[德]吉塔·雅各布,由蔡清雨翻译。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心理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藏的心理机制。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书中几章的精华内容。 成功与权力的迷狂 奥逊·威尔斯在传奇电影《公民凯恩》中,塑造了银幕上最著名的自恋者之一。他以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故事为蓝本,揭示了一个将成功与权力视为生命唯一目标的人生轨迹。凯恩的父母通过一座金矿获得巨大利益,这笔财富被完全用于孩子的培养。纵然拥有无尽的财富,但凯恩是一个在亲情…

26 1 月, 2025 12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艺术:巧妙传达的沟通智慧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能够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揭示了一系列巧妙传达批评的方法。 首先,书中强调了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例如,对自信心较强的员工,可采用渐进式批评法;对于盲目自大但易感化的员工,则可使用参照式批评法。这种因人而异的批评策略充分考虑了个体差异,有助于提高批评的接受度和效果。据一项针对500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表示,当批评…

26 1 月, 2025 11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如何在维护自尊中传达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可以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批评他人时,我们实际上在冒险,很可能伤及对方的自尊。即便出于善意,被批评者也可能因自尊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唱反调。因此,直接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疏远同事、朋友和亲人。在社交场合,人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读错字、记错职务名称等。此时,我们不应大肆宣扬,将本可忽视的小过失推到聚光灯下…

25 1 月, 2025 14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神经症人格的多元保护机制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卡伦·霍尼深入剖析了现代人如何通过多种策略来对抗内心的基本焦虑。这些策略包括顺从、权力追求、退缩和爱的追求。🌟 例如,顺从策略中,个体通过放弃自我来避免伤害,这种行为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在神经症患者中,它往往是一种过度且不健康的防御机制。霍尼指出,这种顺从并非出于对爱的真正渴望,而是对保护和安全的迫切需求。 权力与控制的深层动机 权力追求是另一种常见的保护机制。在这种策略中,个体通过获取实际的权力、成就或智力…

25 1 月, 2025 107点热度 阅读全文

《NLP实践指南》笔记 探讨生命目标的意义 书中对于“目的”、“展望”和“意义”的解析如山涧的清泉,细细流入我们的心田。哈瑞•阿德尔通过详细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目标的重要性。尽管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行动时未必明确意识到其行为的目的,但那些潜藏在心中的目标往往指引着我们的每一步。通过“作为意义创造者”的视角,书中提醒我们自发地为每种经历寻找理由,我们不停地问自己,“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这种追问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也在抽象的理性层面上影响我们的决策。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是在无意识中行动,即使如此,我们通常能事…

25 1 月, 2025 253点热度 阅读全文

文化浸染下的焦虑形态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揭示了一种根植于文化土壤的焦虑形态——基本焦虑。她认为,基本焦虑并非如“生之苦恼”般源于对死亡、疾病等不可抗力的无力感,而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环境中人际关系的产物。 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功利与不安全感,个人在其中往往体验到孤独、隔绝和无力。诚如霍尼所言,"在我们的文化中,只要一个人的生活缺乏足够的保障,则经验一般总是使人在成熟的时候,变得更对他人有所保留,更善于提防他人,更懂得事实上人们的所作所为往往并不是正道直行的,而是受懦弱和随机应变支配的。" …

24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建立语言亲和感的秘法 在我们彼此沟通的复杂舞台上,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建立亲和感的重要桥梁。感官用词的巧妙运用,使得谈话双方能在潜意识层面上达到一种共鸣。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和商业谈判中尤为重要。假设一个人说:“我无法分辨出这对我是对还是错。”此时,你可以回答:“你还想听到些什么?” 这种语言上的回应不仅能让沟通变得更顺畅,还能有效缓解可能的冲突。例如,伊安在一家制造公司担任顾问时,面对的是两位意见相左的董事。詹姆士较为触觉导向,而菲瑞德则偏重视觉。当菲瑞德放慢说话速度,并将公司远见…

24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神经症的基本冲突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卡伦·霍妮深入探讨了神经症患者内心深处的基本冲突。她以“化身博士”的故事为例,生动地描绘了海德先生这一角色,他既是冷血残暴的自私者,又是热情敏感的同情者。这种戏剧化的矛盾正是神经症分裂症状的典型表现。霍妮指出,根本性的矛盾总是能在患者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例如,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善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和疏离。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数据显示,约有60%的社交媒体用户在线上和线下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23 1 月, 2025 138点热度 阅读全文

现代社会与基本焦虑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提出的“基本焦虑”概念,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愈发展现出其深刻的穿透力。基本焦虑,这种深植于内心深处的无助、渺小、孤独感,如同无形的绳索,将现代人牢牢捆缚在焦虑的囚笼之中。 科技的进步本应将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现实却是信息爆炸、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光鲜亮丽的生活方式,加剧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攀比和焦虑。据统计,2023 年全球焦虑症患者已高达 3.8 亿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过度竞争、社会隔离、未来不确定性等因素,都成…

23 1 月, 2025 239点热度 阅读全文
13456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