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 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神经症人格的深层根源。她认为,并非所有文化中的人类问题都具有普适性,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塑造了特有的神经症人格。霍尼将这种人格特质归结为五种可以观察到的态度,并指出这些态度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我们时代神经症人格的复杂图景。 首先,是对爱与赞赏的过度依赖 🥺。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和不安全感,导致人们迫切地渴望从外界获取肯定,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种渴望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如同饥渴的旅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情感的慰藉。然而,…

3 12 月, 2024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内心的阴暗面 - 探寻喜欢污蔑他人的心理 自卑与不安全感 自卑与不安全感是造成一些人喜欢污蔑他人的重要原因。这类人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着巨大的自我怀疑和缺乏安全感。为了掩盖自己的缺陷,他们会刻意贬低他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这种行为源于一种扭曲的自我认知,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不足,只能将矛盾转嫁到他人身上。这种自卑感往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或成长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缺乏健康的自我形象。 权力与控制欲 有些人喜欢污蔑他人,可能是出于一种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尤其是在职场等环境中,他们会利用贬低他人的手段来彰显…

29 6 月, 2024 24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症人格》笔记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美国〕卡伦·霍尼”深入剖析神经症根源和表现的经典之作。下面根据书中的内容和现代案例,结合数据和现实,进行详细的探讨。 神经症人格的内在冲突 霍尼指出,神经症人格的核心在于内心深处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往往在个体童年时期便已埋下伏笔。许多神经症的患者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不过是内在问题的外化。根据研究数据,美国心理协会指出,约有18.1%的美国成年人每年被焦虑症困扰,而这些焦虑症常常通过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神经症患者往往无…

30 11 月, 2024 13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爱情中的无意识逻辑与情感挣扎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伦·霍妮所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借用现代案例与数据,解剖内心纷争的复杂性。每一个人都拥有期望被认可的潜在渴望,然而霍妮强调,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冲突正是阻碍幸福的主要原因。在她的研究中,许多案例显示,人的软弱无助和对爱情的依赖,往往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比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有超过40%的人在感到孤独时会积极寻求浪漫关系,从而试图填补内心空虚[1]。 这些情感上的复杂逻辑常常伴随着自我否定。霍妮提到的病例…

6 2 月, 2025 18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0次与10000次》是[德]吉塔·雅各布的作品,中文译者是蔡清雨。本文通过文艺的视角,将我们带入那些缺乏安全感、依赖他人以及偏执的人格特质中的内心世界,并elaborate这些特质如何在这些人生命中发挥作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以细腻且复杂的叙述呈现在眼前,引发读者深思。 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博弈 弗兰茨·卡夫卡在其短篇小说《男乘客》中描绘了一位心灵脆弱的电车乘客,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时,始终无法找到内心的稳定感与安全感。试想,这位乘客在一个看似平凡的电车环境中,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他对…

28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文化浸染下的焦虑形态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揭示了一种根植于文化土壤的焦虑形态——基本焦虑。她认为,基本焦虑并非如“生之苦恼”般源于对死亡、疾病等不可抗力的无力感,而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环境中人际关系的产物。 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功利与不安全感,个人在其中往往体验到孤独、隔绝和无力。诚如霍尼所言,"在我们的文化中,只要一个人的生活缺乏足够的保障,则经验一般总是使人在成熟的时候,变得更对他人有所保留,更善于提防他人,更懂得事实上人们的所作所为往往并不是正道直行的,而是受懦弱和随机应变支配的。" …

24 1 月, 2025 13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焦虑的根源:童年经历与基本焦虑的形成 在卡伦·霍尼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焦虑的根源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霍尼指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在成长环境中缺乏安全感、爱护和理解的儿童,更容易形成所谓的"基本焦虑"。 这种基本焦虑并非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人或环境,而是可能扩展到对整个世界的态度。例如,一个在家庭中经历困难的孩子可能不仅对父母和兄弟姐妹产生敌意,还可能对所有人都怀有不信任和仇恨。这种态度的形成与孩子的社交经验密切相关。如果一个…

23 1 月, 2025 238点热度 阅读全文

🎭 戴着面具的舞者:过度补偿 在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中,过度补偿如同一位戴着面具的舞者,用华丽的舞步掩盖内心的脆弱。它是一种防御机制,让我们在面对不安全感和自卑时,试图通过夸大、炫耀或控制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同书中所言:“‘嘿,看着我!’——我做事是为了成为众人的焦点。” 这就好比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营造光鲜亮丽的形象,不断晒豪车、名牌包包,以获得关注和赞美,掩饰内心的空虚。 然而,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状态,注定无法长久。过度补偿如同在沙滩上建城堡,海浪拍打,终将坍塌。书中提到,过…

4 1 月, 2025 135点热度 阅读全文

当代焦虑的根源:压抑的敌意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现代人焦虑的根源——压抑的敌意。她认为,在看似平静和谐的社会表象下,潜藏着大量未被察觉和处理的敌对情绪。如同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这些被压抑的敌意如同幽灵般,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游荡,伺机而动,最终以焦虑的形式喷薄而出,侵蚀着我们的内心。 霍尼指出,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竞争、压力和不安全感,个人在追逐成功、认可和安全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滋生出嫉妒、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然而,社会文化却往往要求我们压抑这些“消极”的情绪,戴上友…

2 1 月, 2025 125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自恋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具体现象 自恋行为总是让人侧目,而我们在社交网络的时代尤为熟悉。这里引用一个2021年的数据:大约有43%的年轻人花费超过三个小时在社交媒体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利用这些平台来塑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一些人喜欢在Instagram上展示自己的完美生活。虽然这些行为看似无伤大雅,但其实,这是一种自恋行为的外在表现。 无论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自恋行为都具有一致的特征:对自己和环境的扭曲认知。这种扭曲不仅让他人反感,也让自恋者自己难以察觉。譬如,书中的马克便是…

25 12 月, 2024 126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