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正重塑人类记忆方式 导读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搜索引擎的依赖日益加深。近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在寻找答案时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而非自身记忆。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搜索引擎对我们记忆方式的影响,也引发了关于人类与科技关系的新思考。 正文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9日消息,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扩展智能”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正在增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到问题的答案只是简单地敲击键盘和滑动鼠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发现的证据表明,人类大脑在寻找…

24 3 月, 2024 24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谷歌退出中国”:心理战还是真战略? 导读 近日,关于谷歌考虑关闭其中国业务和网站Google.cn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作者深度剖析了谷歌此举背后的心理战本质,探讨了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同时提出了中美之间在互联网领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正文 这两天搜索引擎出现了不少大新闻。 百度几个小时都无法正常工作。 一天后,谷歌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正在考虑关闭其中国业务和网站Google.cn。 对于谷歌的宣布,我认为基本上是一种心理战,不太可能实施。 如果实施的话,损失的将是谷歌和网友。 对于绝…

18 3 月, 2024 216点热度 阅读全文

{灰度法则: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 洞见灰度,掌握生存之道 🌟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提出的"灰度法则"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一独特的管理哲学,融合了生态学、进化论等跨学科理论,为企业构建"生物型组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 -- | | 需求度 | 产品必须围绕用户需求设计,用户需求是产品的核心 | | 速度 | 产品应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追求快速迭代而不是一次性完美 | | 灵活度 | 企业和产品必须保持高度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 …

1 10 月, 2024 188点热度 阅读全文

看到”员工的力量:互联网时代的人性化管理秘诀 导读 在第十一届实用心理学大会上,实战导师黄启团先生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在互联网时代下,组织管理如何转型以留住人才。本文将探讨如何真正“看到”员工,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正文 “你的公司留住人才很简单,你可以‘看到’你身边的员工。” (领队的话) 3月6日,第十一届实用心理学大会“声威2016”不知不觉来到了第三天。 上午,创始人、实战导师黄启团先生(负责人)为大家分享了《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以及转型时代如何留人、用人。 这个话题听起来很生硬,其实不然…

28 3 月, 2024 224点热度 阅读全文

导读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探讨一场关于《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的讲座,深入剖析在80、90后员工为主力军的今天,如何从人性出发,实现高效管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思想的盛宴,探寻管理的真谛。 正文 互联网时代,机会太多了。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 80、90后员工具有独特的个性。 管理应该从哪里入手? “在互联网时代,员工似乎变了,但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人性。”该团队负责人说。 12月11日晚8点至10点,由中国NLP学院创始人、高级教练黄启团先生(主讲人)主讲的《互联网时…

15 3 月, 2024 2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卡伦·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对人类心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索,书中揭示了许多复杂、微妙的心理现象。通过理解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到人性背后的层层面纱。 无意识中的压抑与矛盾 在霍妮的分析中,一个人倾向于压制某种攻击性的冲动,以避免对其生活方式和虚假的完整性产生影响。这种压制往往是无意识的,人们并未自觉地察觉到这种行为。然而,这种压制并非总是成功的。例如,一个人可能表面上表现出非常友好和顺从,对所有的要求都一一应对,不拒绝任何人。实际上,这种表现背后隐藏的却是无尽的愤怒和敌视。这种积压…

4 2 月, 2025 207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通过视觉引导走向内在宁静 《重塑心灵》一书的开篇,作者李中莹带我们踏上了一场心理旅程。这段旅程通过一个如电影般的电视机为载体,以视觉元素的变化,带领受导者走向心灵深处的宁静。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信息无处不在,通过调整视觉元素,能够有效纾解内心的焦虑。 举例来说,当一位受导者面对困扰,辅导者可以让他想象一个电视机,它可以被放置在上、中、下三个位置中。研究显示,通过变化视觉元素,如颜色、景象的动态,甚至是滤光镜片的使用,72%的受试者表明内心的舒适度显著提升!这种视觉调整的过程类似于现…

4 2 月, 2025 19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读书笔记 比较是人类无法摆脱的痛苦 在黄启团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作者准确地揭示了现代人不可避免的比较心理。从古至今,人类的基因里便烙印了与他人比较的本能。🌳这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向外追逐优越感,一面刺伤自我的内心。 现代社会中,你身边的同龄人,每天都有跑在你前面的令人震惊的数据。例如,马克·扎克伯格在34岁时已拥有4000亿元的财富💰;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马化腾在47岁便达到了3000亿元的身家。这些令人咋舌的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我们需要不停地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

1 2 月, 2025 21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自我参考陈述中的悖论 每当我们思索那些自称能掌控我们思想的句子时,不禁要追问:“这个‘控制’究竟来自何处?”正如经典的逻辑悖论“这句话是假的”所展示的,自我参考陈述往往会导致矛盾。原作者虽然可能已经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构却永存于语言之中。自我参考陈述类似于村里理发师的旧难题:理发师给所有不给自己脸的人刮脸,那么他自己刮脸吗?若他自己刮脸,则他不是不给自己刮脸的人;若他不给自己刮脸,又需要给自己刮脸。这样的循环思维不仅是文学和逻辑的难题,更在哲学和日常生活中频频现身。 现代社会…

1 1 月, 2025 135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自私与成功:庄原孟的启示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怎样对待别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所获得的支持和肯定。《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中,庄原孟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庄原孟曾经深信,只要拥有足够的钱与豪华的庄园,他就会得到大家的赞赏。然而,现实却让他在生意场上屡屡碰壁。究其原因,他内心深处从未真正关心过他人。他的自私不仅阻碍了他的事业发展,也使得他在朋友和客户之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就如书中所提:“目中无人,是生意失败的根源”。庄原孟的例子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为了成就更大的事业,更需要心怀他…

29 12 月, 2024 129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