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的新篇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绽放 在心理学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支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悄然兴起,它便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如同春日里的桃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活的理念,吸引了无数追求自我成长与理解人性深处的心灵。 马斯洛与罗杰斯的智慧结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离不开两位心理学巨匠的辛勤耕耘。亚伯拉罕·马斯洛,他的名字如同一座金字塔,层层叠叠,代表着他对人类需求层次的精妙剖析。卡尔·罗杰斯,则是那股温柔的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个体的自我实现之花得以绽放。 探索人性的奥秘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同于其他…

17 3 月, 2024 442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 在心理学的历史长河中,犹如星辰般璀璨的学说层出不穷。继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调与精神分析学的深层挖掘之后,一股新的思潮悄然兴起,它便是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自我实现的探索之旅 20世纪50年代,人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对人性的新认识。在这一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它如同一轮初升的朝阳,照亮了个体内在世界的无限可能。 自主性的呼唤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在于强调个体的自主性与积极潜能。它反对将人视为环境刺激的被动响应者,或是潜意识冲动的…

17 3 月, 2024 268点热度 阅读全文

导读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探讨一场关于《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的讲座,深入剖析在80、90后员工为主力军的今天,如何从人性出发,实现高效管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思想的盛宴,探寻管理的真谛。 正文 互联网时代,机会太多了。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 80、90后员工具有独特的个性。 管理应该从哪里入手? “在互联网时代,员工似乎变了,但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人性。”该团队负责人说。 12月11日晚8点至10点,由中国NLP学院创始人、高级教练黄启团先生(主讲人)主讲的《互联网时…

15 3 月, 2024 224点热度 阅读全文

探索心灵深处的奥秘——研究人性的心理学书籍 开篇:心灵的呼唤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那么一些珠玉在前,它们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对自我内心的探索之路。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探讨人性深层次的心理学著作,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灵深处的秘密。 《社会心理学》 - 戴维·迈尔斯:群体中的自我 社会之镜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一本揭示个体如何在群体影响下形成认知与行为的宝典。它不仅剖析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作用,更是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的巨大网络中编织自己的命运。 影响与适应 书中深入探讨了从众心理…

12 3 月, 2024 298点热度 阅读全文

阿德勒心理学三要素 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康庄大道上,阿德勒心理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性深处的渴望与追求。其理论精髓可概括为三要素:社会利益、生活风格以及自我超越。此三者,如同天地人三才,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人的心理健康之基石。 社会利益——归属之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诗句道出了人对社会归属的渴望。在阿德勒心理学中,社会利益被视为个体追求的方向舵,引领我们驶向和谐共生的港湾。每个人生来便携带着合作的基因,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共同创造价值。社会利益的实现,是人的基本动力,如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11 3 月, 2024 356点热度 阅读全文

人性的迷宫:28个心理学效应浅析 在探索人心的无尽迷宫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心理效应所困扰,它们如同一面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神秘。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28个心理学效应构成的迷幻森林,探寻那些操控我们行为的隐形之手。 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无不受到看不见的力量的操控。这些力量,有的如同春风拂面,轻柔而细腻;有的则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神秘而又奇妙的心理效应,它们在产品设计中的巧妙应用,如同绘师手中的彩笔,为平淡无奇的画卷添上了几分生动与韵味。 晕轮效应:如同晨曦中的…

10 3 月, 2024 31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卡伦·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对人类心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索,书中揭示了许多复杂、微妙的心理现象。通过理解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到人性背后的层层面纱。 无意识中的压抑与矛盾 在霍妮的分析中,一个人倾向于压制某种攻击性的冲动,以避免对其生活方式和虚假的完整性产生影响。这种压制往往是无意识的,人们并未自觉地察觉到这种行为。然而,这种压制并非总是成功的。例如,一个人可能表面上表现出非常友好和顺从,对所有的要求都一一应对,不拒绝任何人。实际上,这种表现背后隐藏的却是无尽的愤怒和敌视。这种积压…

4 2 月, 2025 20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书笔记 逃避与妥协:对抗失衡的心灵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冲突,这不仅仅限于外部的纷争,更重要的则是内心的战斗。《我们内心的冲突》揭示了一个主题:一些人如何在感受到他人的不满或争论时选择逃避并妥协。霍妮笔下,这些人习惯于无怨无悔地将主导地位拱手让人,把自己置于“大局之外”的位置。 霍妮指出,逃避并不是智慧的象征,而是一种自我压抑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逃避行为源自对失败和冲突的恐惧,他们宁愿让步,也不愿直面挑战。这种行为造成了他们对快乐的苛刻限制。例如,一项2022年的研究发现,约70…

2 2 月, 2025 218点热度 阅读全文

当控制欲与不信任感占据心灵舞台 在《0次与10000次》这部作品中,作者[德]吉塔·雅各布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被控制欲和不信任感所困扰的灵魂。书中的人物仿佛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隐秘的角落。 例如,那位“我太讨厌一个人了”的主人公,为了逃避孤独的深渊,甘愿主动承担那些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任务,以换取他人的关心和照顾。这种近乎病态的依赖,恰恰源于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对被抛弃的恐惧。而那位在感情结束后急于寻找新依靠的“下个拐角处已经站着另一个人”,则更像是漂泊在情感海洋中的一叶孤舟,永远…

29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次》笔记 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的对比 在《0次与10次》一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深入的心理分析,揭示了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之间的显著差异。成人自我是成熟、理智的象征,能够全面感知并满足自身与他人的需求,如同一位智者在平衡木上优雅行走。🌟 然而,有害部分则如同未驯服的野兽,只顾自我欲望的满足,忽视甚至践踏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不仅幼稚,更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书中通过表2-1详细列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光明与阴影。 极端性格的现实与虚构 第三章中,作者通过电影和小说中的极端性格…

21 1 月, 2025 221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