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净土:探寻心理学之放松秘境 在喧嚣的尘世间,人们的心灵时常被无形的压力所累,如同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海浪中摇曳。然而,古人云:“心静自然凉”,心理学的奥秘之中,蕴藏着诸多引人入胜的放松方法,能让我们在纷扰中寻得一方宁静之地。 治标方法:暂时的避风港 消除:快速眼球转动脱敏法、现场抽离法 如同江湖中的隐者,通过快速眼球转动脱敏法,我们可以在心灵的角落找到一片静谧之地,让烦恼随风而去。现场抽离法则犹如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让我们从纷扰中抽身而出,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内心的波澜。 淡化:运用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智者常言:“物极…

10 3 月, 2024 198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根基:因果与复合等同 在迪尔茨和谭洪岗共同编织的《语言的魔力》这部作品中,我们踏上一段奇幻的语言之旅。书中指出,人们的信念如同参天巨🌳,其根系深深扎根于“因果”和“复合等同”的土壤之中。 “因果”就好比是信念的🧬,它将事件与结果紧紧相连。例如,一个人可能相信“因为我小时候害羞,所以现在不善于 публично выступление 🎤”。这种因果关系成为了他信念的基石,影响着他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而“复合等同”则像是信念的🎭,它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微笑 😊 代…

14 1 月, 2025 2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身心逻辑层次:剖析语言的深度 迪尔茨在《语言的魔力》中提出的身心逻辑层次模型,犹如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将人类的语言行为层层剥开,揭示出其背后的精神内核。从环境到行为,从能力到信念,最终抵达自我认同和精神层次,每一个层次都环环相扣,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与世界互动的心理地图。 环境是舞台,行为是表演,能力是剧本,信念是导演,而自我认同则是演员本身。环境提供给我们行动的机遇和限制,行为是我们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指引着我们如何行动,信念则决定了我们为何行动,而自我认同则塑造了我们是谁,决定了我们最终呈现的角色。 书中一个发人深…

7 1 月, 2025 28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信念的超越与反击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超越框架”和“反击其身”两种策略来处理个人信念。超越框架,即将个人的信念置于其个人历史或其他社会影响的超越框架中,以此减弱限制性信念的影响。例如,对于“你得强壮才能活下来”这一信念,超越框架的反击可以是:“那个信念更像是比较狭隘的、男权观点的反映,它没有看到生存中合作与弹性的重要性。”这种策略不仅挑战了信念本身,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超越框架的应用尤为广泛。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使用超越框架策略的心理…

5 1 月, 2025 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自我参考陈述中的悖论 每当我们思索那些自称能掌控我们思想的句子时,不禁要追问:“这个‘控制’究竟来自何处?”正如经典的逻辑悖论“这句话是假的”所展示的,自我参考陈述往往会导致矛盾。原作者虽然可能已经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构却永存于语言之中。自我参考陈述类似于村里理发师的旧难题:理发师给所有不给自己脸的人刮脸,那么他自己刮脸吗?若他自己刮脸,则他不是不给自己刮脸的人;若他不给自己刮脸,又需要给自己刮脸。这样的循环思维不仅是文学和逻辑的难题,更在哲学和日常生活中频频现身。 现代社会…

1 1 月, 2025 45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身份与心理成长 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这本书中,黄启团通过叶文洁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身份对个体心理成长的深远影响。叶文洁,这位集大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地球三体组织ETO统帅、妻子和母亲于一身的女性,其行为和选择无不围绕着她内心深处的“受害者”身份展开。这种身份不仅决定了她的自我定位,也影响了她与外界的互动方式。🌌 心理学将人的成长过程分为寄生期、依赖期、叛逆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叶文洁由于历史原因的伤害,心理上停滞在了叛逆期,无法向成熟期迈进。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是一个卑微的、需要保…

28 12 月, 2024 4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一、消除内耗,敞开心扉迎光明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时常感到疲惫不堪,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拖拽着。就像一位父亲,纵使人生艰难,却坚守正道,不为苟且之事,这也使得他的子女在工作艰辛时,依然能保持精力充沛,而非身心俱疲😔。消除内耗的秘诀,在于君子坦荡荡。正如一灯能除千年暗,我们无需费力驱赶黑暗,只需敞开心扉,引入光明,黑暗自会消散🌞。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内心,光明必然会涌入。 在现代社会中,据调查📊,约 70%的职场人表示经常感到精神内耗,其中 40%的人认为这种内耗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6 12 月, 2024 47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病毒与信念: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 在《语言的魔力》中,迪尔茨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身体免疫系统与心理信念系统的互动关系。他认为,病毒的存在类似于思想的病毒,二者都能够通过伪装和欺骗入侵系统。艾滋病毒的例子尤为深刻,它能够“欺骗”我们的免疫系统,因为其结构与人类自身的基因编码相似,从而达到同步的效果。因此,人类容易在不经意间被侵袭,导致致命后果。 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疫苗接种成为免疫的有效手段。例如,天花病毒已从地球上消除,而这并非通过杀死病毒实现,而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使其不再允许病毒侵…

14 12 月, 2024 60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如何塑造现实 翻开这本(美) 迪尔茨著 ; 谭洪岗译的《语言的魔力》,我仿佛踏入了一片奇异的语言花园,处处弥漫着思维的芬芳。书中阐述了信念如何像 invisible hand 一般,塑造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行为。 作者认为,信念并非孤立存在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价值观、内在状态、预期以及过往经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们理解世界、处理信息的有色眼镜。 如同孩童学习骑自行车🚲,若怀抱“我能学会”的积极信念,便会将“乐趣🤩” “自我提升💪”等正面价值观与学习过程相连接,进而产生“自信😎”的内在状态,最终形成“我会越…

12 12 月, 2024 6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与非言语沟通的交织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语言与非言语沟通的复杂关系。书中指出,言语信息仅占交流互动中信息的8%,而其余92%的信息则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这一数据令人震惊,揭示了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往往忽视的重要部分。例如,当一个人用讽刺的语调说“那很棒”,实际传达的含义与字面意思截然相反。这种非言语的“后设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接收和解释言语交流的内容。🌟 非言语沟通包括脸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音调语速的变化以及眼动等线索和信号。这些非言语线索常常是一些“后设…

11 12 月, 2024 59点热度 阅读全文
1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