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笔记 《0次与10000次》是[德]吉塔·雅各布的作品,中文译者是蔡清雨。本文通过文艺的视角,将我们带入那些缺乏安全感、依赖他人以及偏执的人格特质中的内心世界,并elaborate这些特质如何在这些人生命中发挥作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以细腻且复杂的叙述呈现在眼前,引发读者深思。 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博弈 弗兰茨·卡夫卡在其短篇小说《男乘客》中描绘了一位心灵脆弱的电车乘客,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时,始终无法找到内心的稳定感与安全感。试想,这位乘客在一个看似平凡的电车环境中,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他对…

28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NLP 实践指南》笔记 挖掘内在潜能,创造无限可能 在我们的生命之旅中,常常忽视了自身所蕴藏的巨大资源💪。很多时候,面对危机或特殊任务,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拥有未曾察觉的能力。例如,在 2020 年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员工迅速适应远程办公模式,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和创新能力。据调查,超过 70%的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员工的自我调整,实现了业务的稳定甚至增长📈。然而,这种潜能的爆发往往是偶然的。若能主动挖掘和利用自身内部资源,我们便能充分发挥真实潜能,增强自信,提升实现目标的能力。 灵活应变,拓展选择空间 “灵活性”是释…

27 12 月, 2024 183点热度 阅读全文

日本学部理科:探寻科学的殿堂 🌟 理学部的定义与学科分类 📚 日本大学中的理学部,仿佛是一座知识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学子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理学部专注于自然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每个学科都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等待着好奇心满的学生去探索。 数学是理学部的基石,透过数字与方程,学生们可以解开宇宙的奥秘。物理学则是探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从微观的粒子到宏观的宇宙,物理学家们无所不包。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通过化…

5 9 月, 2024 4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大数据分析师的璀璨前景 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当今社会,数据无疑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各行各业都在不断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如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洞见,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其专业技能备受青睐。据统计,生物科技、金融、制造业和互联网等领域对大数据分析师的需求尤为旺盛,前景广阔🌟。 技能需求不断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变革。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拓展自身的技能储备,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从基础的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到运…

8 6 月, 2024 234点热度 阅读全文

🌠 设计创意的心理学基础探讨 🌠 🌟 认知心理学:洞察人心的艺术 🌟 在设计的天地里,认知心理学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洞悉用户深层的需求、行为和心理。它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诸如冯·雷斯托夫效应这样的心理学定律,以独到的视角指导设计,使之不仅满足功能性,更触动人心。设计师如同心理学家,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捕捉那些微妙而关键的心理线索,从而创造出既实用又引人入胜的作品。 📚 概念学习:构筑思维的宫殿 📚 概念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它是一种智力的建构,是我们在心中搭建起一座座思维的宫殿。设计师通过构建概念学习的框架,促进…

29 3 月, 2024 2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信念的超越与反击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超越框架”和“反击其身”两种策略来处理个人信念。超越框架,即将个人的信念置于其个人历史或其他社会影响的超越框架中,以此减弱限制性信念的影响。例如,对于“你得强壮才能活下来”这一信念,超越框架的反击可以是:“那个信念更像是比较狭隘的、男权观点的反映,它没有看到生存中合作与弹性的重要性。”这种策略不仅挑战了信念本身,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超越框架的应用尤为广泛。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使用超越框架策略的心理…

5 1 月, 2025 1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内感官:解锁人际沟通的奥秘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座独特的孤岛,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然而,沟通的桥梁往往因为我们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而显得摇摇欲坠。《重塑心灵》一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 - 内感官理论,它犹如一把打开人际交往之门的金钥匙。 内感官,这个看似晦涩的概念,实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认知工具。它包括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三种模式,如同三种不同的滤镜,让我们以独特的方式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想象一下,当你回忆一个美好的夏日时光,有人会在脑海中描绘出阳光下金黄的…

27 12 月, 2024 11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亲和感的构建与维护 在《永续成长的宝藏图》中,乔瑟夫·欧可诺和伊安·麦克德摩深入探讨了亲和感的构建与维护。他们指出,亲和感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推动个人与团队永续成长的关键。书中提到,亲和感的建立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音调、用词等多方面进行。例如,通过契合对方的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地建立信任和理解。这一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 根据一项由哈佛商学院进行的研究,跨国公司中,那些能够有效契合不同文化背景员工肢体语言的管理者,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团队…

30 10 月, 2024 199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自我认知与力量源泉 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李中莹先生以连体婴儿的比喻,巧妙地阐述了“我”与“自己”的关系。他指出,“我”常常自以为是,而忽视了“自己”的力量。这种忽视,如同一个残缺的个体,依赖于另一个健全的部分才能行走。👭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根据一项心理学研究,约有70%的人在自我评价时,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高估他人的成就。这种自我否定的态度,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李中莹进一步指出,“我”与“自己”的和谐共处,是实现个人潜能的关键。他强调,“我”虽然不够…

27 10 月, 2024 165点热度 阅读全文

🌟中国心理学的进步与挑战🌟 📜学科发展现状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如同一幅徐展开的画卷,充满了曲折与希望。自1921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以来,心理学在中国的土壤中逐渐生根发芽🌱。如今,已有超过13,000名个人会员,标志着这一学科的蓬勃生机。近年来,中国心理学科在科研、教育和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全国有70余所本科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心理学院系约350~380个。这些数字不仅代表了心理学教育的广泛普及,也显示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然而,尽管中国心理学科的发展令人瞩目,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

10 10 月, 2024 256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