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图式:认知的基石 ### 图式的本质 图式犹如认知的基石,它是一种心理结构,帮助我们知觉、组织、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认知框架。💡图式被视为知识的分类系统,由表征概念要素的变量组成,是一个主动的加工过程。它们在不同抽象层次上表征知识,并具有多个变量或"狭槽"。🧩图式的概念源于康德的哲学思想,后被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发展,成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图式分类 定义 个人图式 描述特定个人或一类人的人格特征 自我图式 形成个人对自己品质和特征的认识 团体图式 对特定团体成员的共有特质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对特定社会角色者…

8 10 月, 2024 20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南开大学心理学管键教授污名形成机制 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 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刻板印象如顽石般坚硬,负面评价如野草般疯长。人们往往以偏概全,将个别人的行为放大为整个群体的特征,这种简化的认知过程,便是污名之源。正如古人云:“人言可畏”,一旦某种观念在人心中生根发芽,便难以摇动。 社会标签:身份认同的裂痕 标签,是社会给予个体的一种标记,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偏见与歧视。当一个人被贴上负面的标签,其身份认同便会受到损害,如同破碎的瓦片,难以拼凑出完整的自我形象。 社会距离:边缘化的隐形墙 污名化群体往往…

11 3 月, 2024 249点热度 阅读全文

驱动行动的内心力量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 人的行为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认知策略的改变来优化。作者以生动的比喻,将人的内心世界比作一座宝藏图,引导我们去探索潜藏在其中的巨大力量。 书中阐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策略: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如同一位充满鼓舞的良师益友,它引导我们关注目标的达成,并构建目标实现后的美好画面,从而激发行动的内在动力。正如书中所例举的那位女士,她会在行动前,先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目标达成后的清晰画面,并伴随着鼓励性的内心独白,最终轻松高效地完成任务。😊 而消极策略则像一个喋喋不…

6 2 月, 2025 11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现代社会中的焦虑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焦虑现象如同隐形的病毒,悄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64亿人患有焦虑症,这一数字在过去的十年中增长了近50%。🌍 这种增长并非偶然,而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位年轻的职场新人,由于对工作表现的高度焦虑,导致其在会议上无法自如地表达意见,甚至在私下里也难以与同事建立深入的联系。这种焦虑不仅影响了他的职业发展,也对其个人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抑制状…

2 1 月, 2025 10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探索男性心理学:解密内心世界的奥秘 🧠💡 阿尼玛:男性灵魂中的女性元素 🌸🔮 在荣格心理学的璀璨星空中,阿尼玛如同一颗闪耀的明珠,照亮了男性心灵深处那片神秘的领域。这个充满诗意的概念,犹如一位隐匿在男性潜意识中的缪斯女神,悄然影响着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创造力。阿尼玛不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更是男性内心世界中那股柔软、感性的暗流,时而涌动,时而静谧。它如同一面魔镜,映射出男性对女性特质的向往与恐惧,引导他们在阳刚与阴柔之间寻找平衡。当一个男性能够正视并接纳自己内心的阿尼玛时,他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女性,同时也能够更全面地…

29 7 月, 2024 27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图示的魔法世界:解锁认知的奥秘🧠✨ 图式:认知的魔法地图🗺️ 在心理学的浩瀚星海中,图式犹如一张神奇的魔法地图,指引我们在认知的迷宫中穿梭自如。这种玄妙的心理结构,宛如一位智慧的向导,帮助我们感知、组织、获取并运用信息。想象一下,你的大脑是一座古老的图书馆,而图式就是那些精心编排的书架和目录,让你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知识宝藏。它们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石,是我们与现实交互的桥梁。每个人的图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记录着我们的经历和理解。当我们遇到新事物时,图式就像一个敏锐的侦探,迅速将其与已知的信息进行比对…

24 7 月, 2024 215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结构与力量 在迪尔茨的《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信念的本质,以及信念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思考和行动。他指出,信念犹如构建我们内心世界的隐形框架,塑造着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回应。迪尔茨将信念比喻为连接内心价值观与外部体验的桥梁,它解释了为何相同的情境会引发人们截然不同的反应。 例如,面对职场挑战,拥有“努力必将成功”信念的人,会将其视为磨练技能、提升自我的机遇,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持有“成功取决于运气”信念的人,则更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从而裹足不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根源于他们…

20 7 月, 2024 2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罗森塔尔效应与学生潜能的激发 在教育领域,罗森塔尔效应或者说“期望效应”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心理现象,其核心理念是教师的预期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表现。这一效应揭示了积极期待可能诱发的正面影响,可以被视为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桥梁。当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时,不论是学业成绩、创造力抑或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都有可能显示出意料之外的进步。这种效应不仅局限于学术成就,它还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动机,引导他们展现出原本可能被忽略的潜力。 教师在激发潜能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互动、提供适度的挑战和持续的支持,教…

6 7 月, 2024 2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效应的奥秘:洞见人性的微妙之处 鸟笼逻辑:囿于常规的思维定式 人之所以会陷入"鸟笼逻辑"的困境,乃是因为我们往习惯于遵循既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当面临不符合常规的情况时,我们往下意识地选择符合常规的选择。这种惯性思维使我们难以跳出固有的框,错失了探索新奇可能性的机会。然而,若能跳出固有思维定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审视问题,定能发现崭新的解决之道,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 破窗效应:小问题酿成大祸 "破窗效应"生动地诠释了一个简单道理:若一个环境中的小问题得不到及时修复,必将导致更多类似问题的发生。这启示我们,对于…

2 7 月, 2024 217点热度 阅读全文

🌌 心灵交响曲:两性心理学探秘 🧠💕 🌟 引言:情感的迷津与解答 在人类心灵的宏伟图书馆内,两性心理学宛如一本厚重而神秘的典籍,承载着男女之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图谱。它不仅探讨了两性在心理层面的微妙差异与共鸣,更深入挖掘了人格、评价体系以及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多因素如何共同编织出丰富多彩的性别画卷。 关于两性心理学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性别心理学》(第六版)作者:Vicki S. Helgeson 这本书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性别角色态度、性别差异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性别与种族、阶级和性取向的交叉性。适合…

25 3 月, 2024 313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