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双刃剑:自我参考的魅力与陷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启迪心智,又可能成为思想的牢笼。《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语言的自我参考特性,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奥秘与危险。这种自我指涉的特质,犹如一面魔镜,既能折射出思维的深邃,又可能将我们困于逻辑的迷宫。 想象一下,你站在两面相对的镜子之间,凝视着无限延伸的自己的倒影。这便是自我参考的绝妙比喻。在语言的世界里,某些表述也具有这种自我映照的特性。它们仿佛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回声,在我们的思维中不断回荡。例如,那句著名的…

29 12 月, 2024 154点热度 阅读全文

🌌 心灵之海,情绪的潮汐 🌊 在人类心灵的深邃海域中,情绪如同不断起伏的潮水,或温柔地拍打着意识的岸边,或汹涌澎湃地撼动着精神的礁石。心理学,这门探索内心世界的神秘学科,赋予了我们理解情感之流的罗盘与星图。今日,让我们乘着知识的帆船,驶向情绪的奥秘。 🎨 情绪的调色板:多彩而复杂 情绪,是我们在心理画布上挥洒的色彩,它丰富多变,既有阳光般温暖的黄,也有忧郁深沉的蓝。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的万花筒。每一种情绪都是心灵的一种语言,它们向我们展示了内心的喜怒哀乐。 🧩 情绪的影响:行为与生理的…

28 3 月, 2024 254点热度 阅读全文

恋爱也需登记?——大学生‘零隐私’引发的争议 导读 近日,福州大学实行的一项“恋爱登记”制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该制度要求学生填写包括“是否恋爱”、“恋爱对象信息”等在内的个人关系表格,此举究竟是关心学生成长,还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本文将带您深入探讨这一争议性话题。 正文 经过详细研究,笔者发现,最早尝试这种爱情实名制的人是福州大学。 恋爱登记信息具体为“姓名”、“学号”、“是否恋爱”、“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恋爱对象是否为本校”等。 对此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 该帖子转发后,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

26 3 月, 2024 25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探秘"过度学习" - 学习之路的双刃剑🗡️ 📚定义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overlearning)指在已经初步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后,继续重复练习和学习的行为。它与适度复习有所区别,适度复习是为了巩固和加深记忆,而过度学习则是在已达到初步掌握程度后继续学习。 过度学习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使学习程度达到150%,将会使记忆得到强化。 🧠"过度学习"的争议 虽然该学说还在争议,但无论如何,"过度学习"的效果也有目共睹的,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度。放松的状态是…

22 3 月, 2024 361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如何塑造现实 翻开这本(美) 迪尔茨著 ; 谭洪岗译的《语言的魔力》,我仿佛踏入了一片奇异的语言花园,处处弥漫着思维的芬芳。书中阐述了信念如何像 invisible hand 一般,塑造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行为。 作者认为,信念并非孤立存在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价值观、内在状态、预期以及过往经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们理解世界、处理信息的有色眼镜。 如同孩童学习骑自行车🚲,若怀抱“我能学会”的积极信念,便会将“乐趣🤩” “自我提升💪”等正面价值观与学习过程相连接,进而产生“自信😎”的内在状态,最终形成“我会越…

12 12 月, 2024 15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力量:从思想病毒到心灵免疫系统的蜕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思想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心灵的枷锁。《语言的魔力》一书深入探讨了语言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深远影响,为我们揭示了语言背后的奥秘。作者迪尔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来突破思维的局限,实现自我的蜕变。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思想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思想病毒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传染性。它们潜伏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不断复制和传播,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例如…

12 2 月, 2025 28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读书笔记 比较是人类无法摆脱的痛苦 在黄启团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作者准确地揭示了现代人不可避免的比较心理。从古至今,人类的基因里便烙印了与他人比较的本能。🌳这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向外追逐优越感,一面刺伤自我的内心。 现代社会中,你身边的同龄人,每天都有跑在你前面的令人震惊的数据。例如,马克·扎克伯格在34岁时已拥有4000亿元的财富💰;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马化腾在47岁便达到了3000亿元的身家。这些令人咋舌的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我们需要不停地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

1 2 月, 2025 214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艺术:巧妙传达的沟通智慧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能够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揭示了一系列巧妙传达批评的方法。 首先,书中强调了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例如,对自信心较强的员工,可采用渐进式批评法;对于盲目自大但易感化的员工,则可使用参照式批评法。这种因人而异的批评策略充分考虑了个体差异,有助于提高批评的接受度和效果。据一项针对500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表示,当批评…

26 1 月, 2025 11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如何在维护自尊中传达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可以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批评他人时,我们实际上在冒险,很可能伤及对方的自尊。即便出于善意,被批评者也可能因自尊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唱反调。因此,直接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疏远同事、朋友和亲人。在社交场合,人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读错字、记错职务名称等。此时,我们不应大肆宣扬,将本可忽视的小过失推到聚光灯下…

25 1 月, 2025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在委婉中传递真诚 在人际交往的复杂舞台上,批评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促进进步,使用不当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巧妙地揭示了批评的艺术,教导我们如何在保全他人颜面的同时,传达建设性的意见。 批评,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暗藏玄机。当我们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的错误时,往往会激起对方的防御机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遭受批评时,心跳会加速,自尊受到威胁,可能会采取攻击性的反应来维护自我。这种本能反应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加剧矛盾,使人际关系陷入僵局。因此,学…

22 1 月, 2025 240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