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陷阱与自我认同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通过班德勒与听众的对话,深刻揭示了语言如何成为一种陷阱,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班德勒在与维克的互动中,逐渐构建了一个“失败框架”,将维克的行为解读为有意伤害,从而形成了“问题框架”。这种框架的建立,不仅影响了班德勒对维克的看法,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他对自己的认知。班德勒从原本自信快乐的状态,逐渐转变为怀疑和恐惧,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外界事件的反应,更是对自我认同的重新定义。 框架的构建与破除 书中详细描述了班德勒如何通过语言的魔力,构建并维持一个“…

31 1 月, 2025 1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沟通的艺术与误解的常态 在《永续成长的宝藏图》中,作者乔瑟夫·欧可诺与伊安·麦克德摩以丰富的见解探讨了人类沟通的复杂性与潜在的误解。二者指出,人类的交流并不像摩耳斯电码那般一一对应。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历、与文化各不相同,还因为我们天生便是"有创意的接收者"。我们所见、所听、所感都会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并因而在表达和接收过程中产生微妙的歧义。 例如,在商界,经理们需要时刻留意同事们的反应,而不是一味地猜测或希望员工能理解老板的意图。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有超过40%的公司因内部沟通问题…

4 11 月, 2024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 心灵之窗:年代心理学的流变与行为主义之光 在探索人类心智的无垠宇宙中,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心理学这艘探知船帆悬着行为主义的风帆,驶向了科学实证的新天地。🌊 🌐 行为的舞台:摒弃内心剧的序幕 行为主义者们,如同天文学家观测星辰,专注于可触及的现象——行为。他们不探究那些藏在深处、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的行为规律。⚖️ 🎭 环境编织网:刺激与反应的交响曲 在行为主义者眼中,个体如同舞台上的木偶,被环境中无形的线牵动。他们认为,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复杂舞蹈的产物,而心理学家的任…

20 3 月, 2024 215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灵之窗:探究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行为主义:行为的塑造者 在心理学的宏伟殿堂中,行为主义犹如一位严谨的雕塑家,专注于外在形态的打磨。它不涉猎内心世界的迷宫,而是将目光投向可见的行为模式,如同天文学家观测星辰,记录下每一个可量化的动作和反应。行为主义者认为,环境是塑造个体行为的无形之手,通过条件反射和强化的律动,编织出复杂的行为图谱。他们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如同研究潮汐与月亮之间的关系,试图揭示行为背后的自然法则。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倡导者 与行为主义的客观立场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则是一场关于自我发现的诗意追…

18 3 月, 2024 34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灵之窗: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三次革命 破茧成蝶:初识心理学之翼 在19世纪末,心理学这门年轻的学科迎来了其第一次革命。如同蝴蝶破茧而出,心理学挣脱了哲学的束缚,开始以科学的姿态探索人心的奥秘。威廉·詹姆斯与弗洛伊德等先驱者,如同探路的星辰,照亮了意识与潜意识研究的道路。他们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让人类得以窥见心灵深处的光影变幻。 行为主义之光:映照可测之心 随着20世纪初的钟声响起,心理学迎来了第二次革命——行为主义的兴起。这一学派如同晨曦中的一道光芒,聚焦于可观察的行为,而非难以捉摸的内在心理过程。行为主义者们,如斯…

17 3 月, 2024 43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四大流派之异彩纷呈 心理学,这门探索心灵奥秘的学问,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孕育出诸多流派。如同璀璨星河中的四颗明珠,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彩,照亮了人类对心灵深处的探索之路。 行为主义:外显之花,刺激之下的舞动 行为主义,犹如一朵盛开于外的花朵,不问内心之想,只观行动之舞。它关注的是那些可以被观察、被测量的行为,将一切归结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华生与斯金纳等先驱们,他们用实验铺就了一条通往理解行为本质的道路,让世人得以窥见行为的规律性与可预测性。 认知心理学:思维之舟,信息加…

15 3 月, 2024 315点热度 阅读全文

《NLP 实践指南》笔记 生态系统中的改变与连锁反应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改变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会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一连串难以预测的连锁反应。就如同《NLP 实践指南》中所阐述的,当我们在自身系统中进行个人改变时,往往只关注到了直接的效果,却容易忽视其带来的间接影响😕。例如,在工作中,一位员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决定采用新的时间管理方法,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短期内,他的工作成果显著提升,得到了领导的表扬👍。然而,长期来看,他因为过度劳累,身体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后续的工作表现。这一改变的…

13 1 月, 2025 13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神经症的基本特征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卡伦·霍尼深入探讨了神经症的基本特征。她指出,神经症的核心在于恐惧与防御机制的过度反应。这种反应不仅限于人类,动物在面对危险时也会采取类似的防御措施。然而,神经症患者的恐惧和防御机制在量与质上都偏离了文化模式。例如,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感到恐惧,但神经症患者可能会对这些恐惧产生过度的反应,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焦虑症,其中许多人表现出过度防御的行为,如频繁检查门窗是否锁好,或…

24 11 月, 2024 1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暗示的定义 心理特点 🌟 心理暗示,乃人类心灵深处的微妙反应。其表现为个体在接受外界或他人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时,所展现出的心理特质。此种现象如同一缕轻烟,悄然无声地渗透进人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内心世界。心理暗示的力量,常超乎想象,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个体的行为与思维。 条件反射 🧠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乃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此种反射机制,犹如钟表的齿轮,精密而有序地运转。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因反复接受某种刺激,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在无意识中接受暗示。此过程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悄…

12 7 月, 2024 28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卡伦·霍尼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犹如一把剖析人类内心的手术刀,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因焦虑与恐惧所陷入的心理困境。无论是对爱的渴求还是对爱的误解,这本书都给出了深刻的解答,仿佛在黑夜中亮起了一盏智慧的灯。 爱与神经症的错综复杂 爱,这个看似简单却迷离的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文化中,爱往往被简单地定义为给予和获得感情的能力。然而,这种定义过于笼统,无法揭示爱真正的复杂性。真爱的根本在于一种对他人的基本肯定,而不是出于对失去的恐惧或希望将对方牢牢掌控的念头。反观神经…

11 2 月, 2025 189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