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冲突与肿瘤 卡伦·霍妮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类内心冲突的根源及其对人格的深刻影响。她将这种冲突比喻为恶性肿瘤细胞,侵蚀着患者的精神世界。正如肿瘤细胞肆意蔓延,最终将吞噬整个机体,这些冲突也会逐渐渗透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乃至对生活的态度。 书中提到了三种主要的应对冲突的倾向:服从、反抗和回避。然而,这些倾向并非解决之道,反而像是饮鸩止渴,只会加剧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当这三种倾向同时作用于个体时,便会引发强烈的内心冲突,如同风暴般肆虐,让人无所适从。 例如,一位职场新人,面对上司…

29 1 月, 2025 14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探索心灵迷宫:心理学三大实验揭秘🧠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顺从与反抗的边界👥 在社会结构的巨大机器中,个体往往如同一颗微不足道的齿轮。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便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刻剖析。实验中,被试者在一位自诩为科学代表的“权威”指令下,逐渐摒弃了内心的道德裁判,选择给予“学习者”电击——即便他们能听见对方的哀嚎。这不仅仅是对权威的盲从,更是对人性顺从本能的赤裸裸揭露。😲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大多数平凡人竟能在权威的压力下做出违背良知的行为。这不禁让人省思,当个体置身于群体与权力的漩涡时,是否…

22 3 月, 2024 228点热度 阅读全文

孩子的心,你真的懂吗?——探讨亲子关系中的理解与沟通 导读 在当今社会,亲子关系往往成为家庭教育的焦点。孩子的不理解、反抗与拖延,常常让家长们感到困惑与无助。本文通过一场亲子公益沙龙的实例,深入探讨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及其深层次原因,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和改善亲子关系的思考路径。 正文 我们应该如何陪伴和教育孩子,让他们过上幸福、顺利的生活? 本网讯:5月14日下午,由旺和智慧联盟联合主办的“种子管家”亲子关系突破体验”亲子公益沙龙在智慧银行总部成功启动。 但坚强的母亲,何萍以及睿智的中国著名亲子导师——何晓…

20 3 月, 2024 20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神经症的基本冲突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卡伦·霍妮深入探讨了神经症患者内心深处的基本冲突。她以“化身博士”的故事为例,生动地描绘了海德先生这一角色,他既是冷血残暴的自私者,又是热情敏感的同情者。这种戏剧化的矛盾正是神经症分裂症状的典型表现。霍妮指出,根本性的矛盾总是能在患者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例如,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善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和疏离。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数据显示,约有60%的社交媒体用户在线上和线下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23 1 月, 2025 14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神经症人格的形成背景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卡伦·霍尼深入探讨了神经症人格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儿童成长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状态。霍尼指出,儿童在面对父母的权威时,往往会因为恐惧、爱或罪恶感而压抑自己的敌意。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压抑对父母的反抗情绪,这种压抑最终可能导致焦虑的形成。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约有30%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情感压抑,这些压抑往往源于家庭环境中的不健康关系。🌱 焦虑的扩散与基本焦虑 霍尼进…

15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兄弟姐妹间嫉妒的持久影响 在我们探讨神经症人格形成的根源时,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与父母一方的偏爱,这些在儿童心理的暗流涌动中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却潜在的影响。这些细腻的情感层次犹如织锦般错综复杂。正如霍尼所言,童年时期的环境条件往往决定了这些嫉妒情绪是否会生根发芽,继而在成年中的生命历程中持续发酵。这些情结是否是必然的,值得我们深思。 例如,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研究,约60%的儿童在家庭中经历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和嫉妒。以一项2017年的数据调查指出: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76%较大的…

14 1 月, 2025 15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根源:探寻焦虑的幽微之径 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神经症人格焦虑的根源并非仅仅源于现实冲突,而更多地来自于内心深处潜藏的敌意。这种敌意如同幽灵般萦绕心头,将个体囚禁于无尽的焦虑循环之中。追本溯源,童年环境的阴霾成为滋生这种敌意的温床。缺乏真正的温暖与爱,如同沙漠中干涸的土地,令幼小的心灵无法汲取成长的养分。父母的过度溺爱、喜怒无常、干涉子女的独立性等行为,如同荆棘般刺痛着孩子敏感的神经,将敌意悄然种下。 更令人忧虑的是,父母自身的神经质特质,如同遗传密码般,将焦虑传递给下一代。他们将自身对爱的渴求投射到孩…

12 1 月, 2025 113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受伤的内在小孩与被宠坏的内在小孩 当我被受伤的内在小孩引导时,身体会有一种被压抑、无助的感觉。这种状态下,我可能会表现出抱怨、固执、情绪激动等行为。我有时也会转换至另一种不同的行为,比如被宠坏的内在小孩的行为,表现为报复、冲动、娇生惯养等。 受伤的内在小孩 被宠坏的内在小孩 身体感觉被压抑、无助 有"热感",如生气、愤怒和反抗 表现:抱怨、固执、情绪激动 表现:报复、冲动、娇生惯养 需要:安全感、被关爱 需要:立即满足欲望 当被受伤的内在小孩引导时,我需要安全感和被关爱的需求得到满足…

26 9 月, 2024 225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受伤的内在小孩与被宠坏的内在小孩 当我们阅读这本名为《0次与10000次》的书时,我们不禁会被其中探讨的受伤的内在小孩与被宠坏的内在小孩所深吸引。这两种内在小孩的状态,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 -- -- | | 受伤的内在小孩 | 被宠坏的内在小孩 | | 表现为孤独、被抛弃、被背叛的感受 | 表现为生气、愤怒、反抗 | | 源于童年时基本情感需求未被满足 | 源于童年时基本情感需求未被满足 | | 会觉得自己很孤独、无助、内心不安 | 会失去控制,被愤怒支配,变得固执…

20 9 月, 2024 270点热度 阅读全文

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 多因素交互作用 犯罪心理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个体内部与外部、客观与主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结果。个体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其心理产生深远影响。譬如,家庭暴力、社会不公、教育缺失等负面因素可能会在个体心中埋下犯罪的种子。与此同时,个体的内在心理特质,如性格、情感、认知能力等,也在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犯罪心理图谱。 积极能动反映 犯罪心理的形成体现了个体心理对外界因素的积极能动的反映,而非被…

10 6 月, 2024 338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