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逻辑的精妙探索 在《语言的魔力》中,贝特森的理论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语言与思维的深邃夜空。他指出,人若无法正确识别和解释语言中的后设信息,就可能如电话转换系统混淆“国家代码”与“城市区号”一般,对情境做出不恰当的回应😕。例如,一位年轻的心理疾病患者在医院药房面对护士的询问时,无法清晰分辨其含义,陷入困惑与迷茫。 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量高达数万条📈。在如此繁杂的信息洪流中,准确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就像在电商平台的用户评价中,一些模糊不清的表述…

6 1 月, 2025 12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读书笔记 标点符号的魔力 🔖 标点符号虽小,却能影响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和感受。它们就像调味品,为文字注入了情感色彩和节奏感。🌶️ 比如这句话: 那个! 就它。 是那个吗? 那不不是,不是! 那一样吗? 是的。 通过不同的标点方式,同样的词语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情绪。问号像探询,句号像肯定,惊叹号则充满惊讶和戏剧性。标点符号就是一种"心理标记",决定着我们如何将词语串联、焦点所在,以及关系的建立。🧩 它们是语言的调色盘,让单薄的文字变得生动立体。 框架的魔力 🖼️ 除了标点符号,我们对信息的理解还受到"框架"…

30 8 月, 2024 590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信念的超越与反击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超越框架”和“反击其身”两种策略来处理个人信念。超越框架,即将个人的信念置于其个人历史或其他社会影响的超越框架中,以此减弱限制性信念的影响。例如,对于“你得强壮才能活下来”这一信念,超越框架的反击可以是:“那个信念更像是比较狭隘的、男权观点的反映,它没有看到生存中合作与弹性的重要性。”这种策略不仅挑战了信念本身,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超越框架的应用尤为广泛。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使用超越框架策略的心理…

5 1 月, 2025 1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与非言语沟通的交织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语言与非言语沟通的复杂关系。书中指出,言语信息仅占交流互动中信息的8%,而其余92%的信息则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这一数据令人震惊,揭示了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往往忽视的重要部分。例如,当一个人用讽刺的语调说“那很棒”,实际传达的含义与字面意思截然相反。这种非言语的“后设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接收和解释言语交流的内容。🌟 非言语沟通包括脸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音调语速的变化以及眼动等线索和信号。这些非言语线索常常是一些“后设…

11 12 月, 2024 150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读书笔记 魔力之源: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魔力》这本书,犹如一座语言的魔法学院,带领我们探索语言的神秘力量。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甚至是我们的行为。🪄✨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我们理解世界、赋予意义的媒介。正如书中所述,意义是由情境和框架决定的。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剧院中看到演员被刺杀,会认为这是表演的一部分;但如果在街头看到同样的情景,我们会感到震惊和恐惧。这种对情境的敏感性,是语言赋予意义的关键。🌟 …

17 9 月, 2024 433点热度 阅读全文

🌌 心理学的奥秘花园:探寻有意思的定律 🌟 在人类心智的宏伟图书馆中,心理学的卷轴犹如尘封的秘籍,蕴藏着解读人类行为和思维之谜的密钥。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神秘的园地,细赏那些绽放于心理学领域的有趣定律。👣 🎭 动机性推理:期望的滤镜 当我们透过愿望的望远镜窥视世界时,往往会看到一副符合自我期许的景象。这便是“动机性推理”的魅力所在,它揭示了人们如何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期望相符的结论,哪怕这些结论与事实的真相相去甚远。如同诗人笔下的理想国,我们心中的期望绘制出一幅幅理想化的图景,让人沉醉不已。💭 ��story 叙事欲…

25 3 月, 2024 203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