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逃避焦虑的万般姿态 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现代人神经症人格的根源——焦虑。身处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焦虑如同无形的网,将我们牢牢困住。我们竭尽全力想要挣脱,却往往深陷其中,不得解脱。书中对于逃避焦虑的四种方式的深刻剖析,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焦虑面前的种种挣扎与无力。 合理化焦虑,是将内心深处的不安,伪装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像过度焦虑的母亲,将自己的过度担忧,归咎于孩子的脆弱,将焦虑转化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否认焦虑,则是将焦虑彻底屏蔽在意识之外,仿佛只要看不见,便不存在。然而,焦虑如同…

20 12 月, 2024 113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焦虑与恐惧的微妙差别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卡伦·霍尼深入探讨了焦虑与恐惧之间的微妙差别。她指出,尽管两者都是对危险的情绪反应,但焦虑往往是对想象中的或不相称的危险的反应,而恐惧则是对实际存在的危险做出的恰当反应。例如,一个母亲因为孩子轻微的感冒而过度担忧,这种反应被定义为焦虑;而当孩子确实患有严重疾病时,母亲的担忧则被视为恐惧。这种区分不仅揭示了情绪反应的本质,也为理解神经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文化背景下的焦虑解读 霍尼进一步探讨了文化背景对焦虑理解的影响。她提…

13 12 月, 2024 13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快乐与悲观:遗传与自我调节的力量 导读 心理学家揭示,快乐与悲观的态度,有一半是由遗传决定的。然而,在抑郁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我们并非完全无助。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变量的控制,去塑造一个更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以此对抗现代生活中的心理压力。 正文 如果你出生于1910年,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小于1%如果你出生于1950年,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3%如果你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7%了;如果你出生在2000年,你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人类的杀手,占自杀人数的70…

18 3 月, 2024 22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书笔记 逃避与妥协:对抗失衡的心灵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冲突,这不仅仅限于外部的纷争,更重要的则是内心的战斗。《我们内心的冲突》揭示了一个主题:一些人如何在感受到他人的不满或争论时选择逃避并妥协。霍妮笔下,这些人习惯于无怨无悔地将主导地位拱手让人,把自己置于“大局之外”的位置。 霍妮指出,逃避并不是智慧的象征,而是一种自我压抑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逃避行为源自对失败和冲突的恐惧,他们宁愿让步,也不愿直面挑战。这种行为造成了他们对快乐的苛刻限制。例如,一项2022年的研究发现,约70…

2 2 月, 2025 21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人格迷宫:探寻顺从型人格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如同一座独特的迷宫,而《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人性深处的窗口。卡伦·霍妮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顺从型人格的生动画像。这种人格类型宛如一朵娇弱的昙花,在他人的目光中绽放,又在孤独的黑夜中悄然凋零。 顺从型人格的人仿佛是一位永远在寻找港湾的水手,他们的航船在情感的汪洋中漂泊,渴望着一个能够掌舵、指引方向的伙伴。这种渴望并非单纯的依恋,而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安全感需求。就像一位患者描绘的那幅画:…

2 2 月, 2025 232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出家人为何也需心理疗愈 在繁华尘世中,我们常因种种烦恼而追求心灵的安宁,然而谁曾想到,出家人也有其内心的困惑。黄启团所著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述及一位叫了尘的出家人,她在几座寺庙之间辗转,苦苦寻求内心的宁静,却始终难以与其他师父和睦相处。 当她在课堂上向作者展示她的内心世界时,我们得以窥见人类行为模式的复杂。了尘总是逃避问题,从童年起,这种逃避就成了她的生活模式。举目无亲的她,总在寻找外界的解救,而最终站在舞台上,她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除了自我内省,谁能给予她真正的解脱…

30 1 月, 2025 10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如何在维护自尊中传达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可以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批评他人时,我们实际上在冒险,很可能伤及对方的自尊。即便出于善意,被批评者也可能因自尊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唱反调。因此,直接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疏远同事、朋友和亲人。在社交场合,人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读错字、记错职务名称等。此时,我们不应大肆宣扬,将本可忽视的小过失推到聚光灯下…

25 1 月, 2025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压抑与敌意的交织 在现代社会中,压抑敌意的现象屡见不鲜。以某高级职员为例,他因上司未与他商讨便做出决策而心生怨恨,却选择压抑这种情感,未作任何抗议。这种压抑不仅未消除敌意,反而使其在无意识中不断累积,如同💣在内心深处悄然引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怨恨不断产生,上司的行为愈发肆无忌惮,而职员内心的敌意也愈发强烈。这种压抑敌意的方式,虽能暂时维持表面的和谐,长远来看却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投射与自我辩解的迷局 投射机制在压抑敌意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个不知自己对丈夫有毁灭冲动的女人,可能…

8 1 月, 2025 1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焦虑的隐秘性与现代社会的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焦虑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焦虑症,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焦虑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在那些长期处于隔离状态的人群中。这种焦虑往往表现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安全的担忧,而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或合理化。正如卡伦·霍尼所指出的,焦虑往往被隐藏在日常生活的表面之下,人们可能会通过工作、社交或其他活动来逃避这种内心的不安。然而,这…

19 12 月, 2024 123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童年阴影下的自我认知与应对策略 在《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成年后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许多人因童年的负面经历而形成了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导致自我贬低、羞耻感和难以接受赞美等问题。据统计,约有45%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倾向 🧐。 书中提到了三种常见的应对策略:顺从、回避和过度补偿。顺从型人格往以他人需求为导向,牺牲自我来获得安全感。根据一项调查,有62%的"讨好型"人格背后都有童年创伤经历 😔。回避型人格倾向于逃避问题和情感,可能通过过度娱乐…

29 10 月, 2024 212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