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理学》笔记 幽默之力,化解人际之困 幽默,宛如人际交往中的神奇魔法,能瞬间点亮沉闷的氛围,化解尴尬与紧张。在现代社会,幽默的价值愈发凸显。据相关调查显示,拥有幽默特质的人,其人际关系满意度往往高出常人 30%😜。 就像周恩来总理面对西方记者的恶意挑衅,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幽默巧妙应对。当被问及中国银行储备资金时,周总理佯装未领会其恶意,机智回答仅有“18 元 8 角 8 分”,令人恍然大悟,赞叹不已👏。还有面对美国记者对他使用派克钢笔的嘲讽,周总理以抗美援朝的话题反击,让对方无言以对。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常…

28 10 月, 2024 17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书笔记 逃避与妥协:对抗失衡的心灵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冲突,这不仅仅限于外部的纷争,更重要的则是内心的战斗。《我们内心的冲突》揭示了一个主题:一些人如何在感受到他人的不满或争论时选择逃避并妥协。霍妮笔下,这些人习惯于无怨无悔地将主导地位拱手让人,把自己置于“大局之外”的位置。 霍妮指出,逃避并不是智慧的象征,而是一种自我压抑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逃避行为源自对失败和冲突的恐惧,他们宁愿让步,也不愿直面挑战。这种行为造成了他们对快乐的苛刻限制。例如,一项2022年的研究发现,约70…

2 2 月, 2025 21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如何在维护自尊中传达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可以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批评他人时,我们实际上在冒险,很可能伤及对方的自尊。即便出于善意,被批评者也可能因自尊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唱反调。因此,直接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疏远同事、朋友和亲人。在社交场合,人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读错字、记错职务名称等。此时,我们不应大肆宣扬,将本可忽视的小过失推到聚光灯下…

25 1 月, 2025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建立语言亲和感的秘法 在我们彼此沟通的复杂舞台上,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建立亲和感的重要桥梁。感官用词的巧妙运用,使得谈话双方能在潜意识层面上达到一种共鸣。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和商业谈判中尤为重要。假设一个人说:“我无法分辨出这对我是对还是错。”此时,你可以回答:“你还想听到些什么?” 这种语言上的回应不仅能让沟通变得更顺畅,还能有效缓解可能的冲突。例如,伊安在一家制造公司担任顾问时,面对的是两位意见相左的董事。詹姆士较为触觉导向,而菲瑞德则偏重视觉。当菲瑞德放慢说话速度,并将公司远见…

24 1 月, 2025 12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在委婉中传递真诚 在人际交往的复杂舞台上,批评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促进进步,使用不当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巧妙地揭示了批评的艺术,教导我们如何在保全他人颜面的同时,传达建设性的意见。 批评,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暗藏玄机。当我们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的错误时,往往会激起对方的防御机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遭受批评时,心跳会加速,自尊受到威胁,可能会采取攻击性的反应来维护自我。这种本能反应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加剧矛盾,使人际关系陷入僵局。因此,学…

22 1 月, 2025 24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掌握谈话主导权 在社交场合中,掌握谈话的主导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述,张大千在面对众人的调侃时,没有选择直接反驳,而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巧妙地夺回了谈话的主导权。这种策略不仅避免了直接冲突,还成功地改变了谈话的方向,使得整个宴会的气氛重新回到了他的掌控之中。这种技巧在现代社交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网络上的群聊或公开讨论时,通过巧妙地引导话题,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尴尬。 例如,在一个工作群中,如果有人开始讨论与工作无关的私人话题,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时,群主或管理者可以通过分享…

22 1 月, 2025 23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拒绝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拒绝是一门需要精心雕琢的艺术。正如书中所言,姑父巧妙地截断了林强可能提出的借钱请求,避免了双方尴尬的局面。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对他人心理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如何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现代社会中,数据表明,超过70%的人在面对亲友的借款请求时感到困扰,而其中仅有30%的人能够妥善处理,避免关系破裂。🌟 这种情况下,姑父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智慧。 掌握话题的主动权 在社交场合,掌握话题的主动权是沟通中的关键。张大千的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通过讲述…

19 1 月, 2025 13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驳回工作请求的新策略 在现代都市的钢铁丛林中,每一个职场人都如同齿轮一般运转。佳宝是公司里公认的工作机器,然而,她逐渐发现除了上司偶尔的口头表扬之外,她的晋升之路始终被堵。某日获知,她的上司一直不愿放手,因为找不到像她这样勤奋的人。 在一次关键时刻,上司要求她加班,佳宝以“母亲来访,需要去接”为由委婉拒绝。上司很快同意,甚至提前安排了别人的任务。这种方式虽然暂时有效,但却非长久之计。为了真正突破职场的藩篱,佳宝需要更为巧妙和持续的策略,既要合理拒绝,又要尊重上司面子。例如,她可以提出具体的工作规…

11 1 月, 2025 1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压抑的敌意与焦虑的循环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对焦虑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她认为,焦虑并非单纯源于对冲动的恐惧,而更多源于对压抑的敌对冲动的恐惧。这种观点跳脱出弗洛伊德将焦虑归因于生理性冲动的局限,将心理学因素纳入考量,并强调了压抑在焦虑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霍尼指出,当个体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或内部冲动的威胁时,会产生敌意情绪。然而,受社会规范、道德约束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这种敌意往往会被压抑。压抑并非使敌意消失,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潜藏的焦虑,如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火种,随时可能被点燃。 …

10 1 月, 2025 107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与不同内感官类型人的配合之道 在人际交往中,了解对方惯用的内感官类型,能够让我们更加得心应手地与他人沟通和配合。视觉型的人,更易被动态、色彩鲜明的事物所吸引;听觉型的人,则对变化的语气、优美的声调颇为敏感;而感觉型的人,更在乎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据相关调查🎯,在工作场合中,约 40%的人属于视觉型,30%的人属于听觉型,30%的人属于感觉型😜。比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视觉型的成员往往能迅速捕捉到展示方案中的图形和色彩搭配问题;听觉型的成员更能在讨论中敏锐地察觉出他人语气中的微妙变化;感觉型的成员则更…

9 1 月, 2025 110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