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的艺术》笔记 目标设定与行动分解 在《心想事成的艺术》一书中,琳赛·安格尼斯(Lindsey Agness)强调了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从后往前设立目标。这种方法要求读者首先设想一年后的成就,然后逐步分解这些目标,直到确定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例如,假设你的长期目标是🌟在一年内出版一本小说🌟,那么你的第一步可能是🖋️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完成小说的第一章🖋️。通过这种方式,目标变得具体且可操作,从而更容易启动和维持行动。 书中还建议读者找到一个“搭档”,这个人应该是能够…

8 11 月, 2024 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拥抱爱的可能性 🌟 认识与接纳恐惧感 亲爱的朋友,我们都曾经历过对心仪之人的恐惧感。这种情绪并非你一个人的独特体验,而是人之常情。首先,我们要正视并接纳这种恐惧感的存在。它源自于我们对未知的担忧,对被拒绝的害怕,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但请记住,恐惧并非你的全部,它只是你内心的一部分。通过正视和理解它,我们才能更好地克服它。 探究恐惧的根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仔细分析这种恐惧感的根源。它可能源于过去的创伤经历,或是你对自己的不自信。无论是什么,请不要回避,而是勇敢地直视它。只有深入了解恐惧的缘由,…

26 9 月, 2024 75点热度 阅读全文

通往内心深处的万千次旅途 在这纷繁绚丽的人生画卷中,《0次与10000次》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哲理,让我们窥见人类内心最深沉的渴望与煎熬。吉塔·雅各布通过蔡清雨流畅精致的翻译,构建出一幅关于抱负、审判与自由的心灵地图。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灵鸡汤,更是一本 引导人们探索自我、走向内心深处的心理指南。以下,我将分享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并结合现代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展开详细的探讨。 抱负与内在审判者的细腻区别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目标与任务所包围。然而,这些目标背后隐藏的动机却不尽相同。有些人被健康的抱负推…

18 7 月, 2024 11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健康决定身体健康的例子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 心理健康,乃是人类心灵的晴雨表,是个体对自我、他人、环境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情绪的稳定,更涵盖了认知和行为的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犹如一片宁静的湖泊,波澜不惊,映照出生活的美好与和谐。然而,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则如同湖面起了风暴,波涛汹涌,影响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犹如阴阳相生,相辅相成。心理健康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各项机能。例如,长期的消极情绪和压力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使得身体更容…

6 7 月, 2024 137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想事成的艺术—读书笔记 前言:NLP改变生活的力量 🌟✨ 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是一种改变的技术,也是一门助人成功的学问! 【译者序】 NLP作为一门心理学理论,它颠覆了我们固有的观念,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它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认知模式 💬交流的目的在于积极反馈 ❌没有失败,只有反馈 💪充分运用你所拥有的资源 🎯任何行为背后都有积极动机 通过学习NLP,我们可以: 💡明确目标,采取行动 🔑掌控思想,主导结果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塑认知,改变行为模式 NLP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理想生活的路径,让我…

29 6 月, 2024 14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想事成的艺术:读书笔记 1. 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的魔力 在《心想事成的艺术》这本书中,作者琳赛·安格尼斯(Lindsey Agness)以她的丰富经验,为我们介绍了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的魔力。这是一种改变的技术,也是一门助人成功的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思维模式,从而改变生活。🌈 "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是一种改变的技术,也是一门助人成功的学问!这话听起来很像广告词,却是这项技术的真实写照。" 2. 颠覆式的观念 本书在很多方面对我们固有的观念给予了颠覆式的回应。例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模式…

29 6 月, 2024 11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想事成的艺术 目标的明确性 在《心想事成的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目标明确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能激发我们内心的动力,使我们更有方向感和目的性。正如书中所说: “明确你的目标;知道它为什么必不可少;采取行动;知道你将得到什么;准备改变你的方法;向成功者寻求支持。” 这些步骤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明确目标不仅仅是写下一个愿望,而是要深入理解这个目标对我们的意义,以及实现它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自我认知的提升…

29 6 月, 2024 139点热度 阅读全文

习得性无助:心灵的囚笼与解脱之道 🌌 何谓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于1967年提出,指的是个体在经历了反复的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种状态不仅是简单的失望或沮丧,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困境,个体会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从而放弃尝试,陷入一种被动的绝望之中。 塞利格曼通过对动物(特别是狗)的实验,发现当动物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痛苦的刺激时,即使有逃避的机会也会放弃尝试,表现出无助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它…

29 6 月, 2024 91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