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读书笔记 一字换框法的魔力 在《语言的魔力》这本书中,作者迪尔茨提出了一种名为“一字换框法”的技巧,这种技巧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变我们对某个词语的理解,从而改变我们对这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看法。这种方法的妙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 例如,我们可以将“负责任的”理解为“稳定的”,也可以理解为“不变通的”。同样,我们可以将“淘气的”理解为“灵活的”,也可以理解为“虚假的”。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自我认知,也可…

18 8 月, 2024 30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读书笔记 语言归类的奥秘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强大的认知能力。📖 通过语言的"归类"功能,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上组织和理解信息。就像一把利剑,语言可以切分或合并概念,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创新。 归类方式 作用 例子 向上归类 将具体概念归纳为更抽象的层次 将"汽车"火车"飞机"归类为"交通工具" 向下分类 将抽象概念细分为具体的组成部分 将"汽车"分解为"轮胎"发动机"等部件 横向归类 寻找与目标概念相似的比喻或隐喻 "学习障碍"就像"电脑程序失灵" 🖥️ 通过自如运用这些归类方式,我们可以…

25 8 月, 2024 234点热度 阅读全文

《NLP实践指南》笔记 探索成功之道:四阶段模型的启示与应用 在《NLP实践指南》中,作者哈瑞•阿德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四阶段成功模型。这个模型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航海图,指引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构架,更是一种实践哲学,涵盖了目标设定、行动实施、反馈获取和调整优化四个关键环节。 细细品味这个模型,我们不禁联想到那些在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具备主动设定目标的魄力,为实现特定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决心,以及从经验中汲取教训、随机应变的智慧。这些特质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成功之路。…

3 2 月, 2025 2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构建的迷宫:框架的陷阱 在迪尔茨的《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他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语言如同魔法般的力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更能构建思维的框架,引导人们的认知方向。书中班德勒与听众的互动,宛如一出精心设计的舞台剧,将语言的魔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班德勒构建了一个以“问题框架”为核心的迷宫,他如同迷宫的建造者,熟练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将试图帮助他的听众引入歧途。他不断地变换着框架的尺寸和角度,时而放大问题,渲染危机的紧迫感,时而又将矛头指向质疑者,将他们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将他们的帮助贬低为攻击。 书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31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当语言编织牢笼:框架的束缚与挣扎 合上“(美) 迪尔茨著 ; 谭洪岗译”的《语言的魔力》,掩卷沉思,一段对话的片段在我脑海中不断回荡,如同困兽在牢笼中焦躁地踱步,试图寻找一丝突破的缝隙。班德勒和维克,这两个名字如同两股交织的风暴,裹挟着周围的人,将他们拖入语言的漩涡之中。 班德勒,一个深陷“受害者”框架的人,用语言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自己牢牢地困在其中。他坚信维克心怀叵测,对他构成威胁,并将每一次互动都解读为恶意攻击的证据。他不断地“向上归类”,将维克的每一个行为都放大,赋予其超出原本意义的负面解读。一个简单…

20 1 月, 2025 245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信念与言语框架的神奇关联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通过一系列实例和理论探讨了信念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作者指出,信念的表达方式,如“所有”“每个”“总是”“从不”“没有人”,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认知,还决定了我们的行为预期。例如,若一个人说“我永远不会成功,因为我缺少必备的经验”,这种绝对化的语言会加深其无望感,使其难以突破自我设限。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关于“心理捕捉”的理论,他曾指出,人们固守的心理框架会限制其行动的可能性。 📊 据2018年哈佛大学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

30 11 月, 2024 18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书籍的多重归类探索 心理学,这门探索人类行为与思维奥秘的学科,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吸引了无数学者的目光。心理学书籍,作为传播这一学科知识的重要媒介,其分类自然也是多元化的。本文将详细探讨心理学书籍的分类,助你更好地理解其学术定位及实用价值。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 心理学书籍首先可以归类于社会科学类。社会科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而心理学则深入探讨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这种探讨不仅局限于理论,更涵盖了广泛的实证研究,旨在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因此,将心理学书籍划归为社会科学…

7 10 月, 2024 27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复制卓越的艺术》读书笔记 知识归纳与重构 将知识重新归类和重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作者建议我们要勇于突破原作者的框架,根据自身的理解习惯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结构以自身为中心,更容易运用自如。事实上,NLP的很多技巧都源于二次归类和重组。 归纳重组的好处 举例说明 帮助理解某领域知识 "XX的X个妙招""XX的X个诀窍" 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符合自身思维,运用更自如 觉察相似之处并重组 NLP技巧源于此 当我们带着觉察力学习时,每次阅读都能获取有价值的资讯。觉察力就像其他支柱的"望远镜"…

19 9 月, 2024 34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复制卓越的艺术】 读书笔记 目标清晰 ✨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颇有见地的观点:学习的关键在于设定清晰的目标。就如同旅行一般,若是目的地不明确,再多的准备也难免南辕北辙。作者以20/80法则为例,指出人的生命有限,我们应当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对目标最有帮助的事情上,而非陷入无谓的学习。 正如作者所说,敦煌地图和海边度假的物品虽然也有其价值,但若与实际目标不符,就难免成为累赘。因此,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下的需求,选择那些能够立即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资料。就如作者所述,当他初学思维导图时,直接…

18 9 月, 2024 20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复制卓越的艺术》读书笔记 学习偏好与觉察力的培养 在阅读这本名为《复制卓越的艺术》的著作时,我深有感触。作者"著 雷子"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学习中的三大偏好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每一种偏好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关键在于如何培养自身的觉察力,发掘潜在的学习潜力。 学习偏好 特点 视觉型 喜欢看板书、课件、视频,思考和回答问题较快 听觉型 喜欢通过听的方式学习,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上有优势 感觉型 喜欢"玩边学",需要亲身参与和体验,记忆效果最深刻 作者指出,通过培养不同学习偏好的觉察力,我们可以增强…

17 9 月, 2024 158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