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心灵 - 探寻信念的奥秘} 信念的力量 🌟 在阅读《重塑心灵》的过程中,我被作者李中莹老师对于信念的深刻洞见所震撼。原来,我们内心的信念,无声无息地支配着我们的思维、语言、行为,乃至整个人生。就像书中所说,即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念,也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相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时,我们就会放松警惕,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又或者,当我们相信"我没有资格过上美好的生活"时,我们便会自我设限,错过许多成长的机会。可见,信念的力量是如此深远而又隐晦。 信念的种类 🌈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

21 9 月, 2024 24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神经症的基本冲突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卡伦·霍妮深入探讨了神经症患者内心深处的基本冲突。她以“化身博士”的故事为例,生动地描绘了海德先生这一角色,他既是冷血残暴的自私者,又是热情敏感的同情者。这种戏剧化的矛盾正是神经症分裂症状的典型表现。霍妮指出,根本性的矛盾总是能在患者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例如,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善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和疏离。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数据显示,约有60%的社交媒体用户在线上和线下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23 1 月, 2025 14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神经症人格的形成背景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卡伦·霍尼深入探讨了神经症人格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儿童成长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状态。霍尼指出,儿童在面对父母的权威时,往往会因为恐惧、爱或罪恶感而压抑自己的敌意。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压抑对父母的反抗情绪,这种压抑最终可能导致焦虑的形成。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约有30%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情感压抑,这些压抑往往源于家庭环境中的不健康关系。🌱 焦虑的扩散与基本焦虑 霍尼进…

15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一、消除内耗,敞开心扉迎光明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时常感到疲惫不堪,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拖拽着。就像一位父亲,纵使人生艰难,却坚守正道,不为苟且之事,这也使得他的子女在工作艰辛时,依然能保持精力充沛,而非身心俱疲😔。消除内耗的秘诀,在于君子坦荡荡。正如一灯能除千年暗,我们无需费力驱赶黑暗,只需敞开心扉,引入光明,黑暗自会消散🌞。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内心,光明必然会涌入。 在现代社会中,据调查📊,约 70%的职场人表示经常感到精神内耗,其中 40%的人认为这种内耗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6 12 月, 2024 12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文化因素与神经症的关联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卡伦·霍尼深刻剖析了文化因素在神经症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她指出,精神分析理论往往忽视了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这种忽视使得精神分析理论在解释神经症时显得力不从心。霍尼强调,神经症是对正常行为方式的偏离和畸变,但这种偏离并不总是意味着神经症的存在。例如,一个艺术家可能因为不愿参与争名夺利的竞争而拒绝过度工作,这可能是出于神经症的倾向,也可能是出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然而,有些人在表面上完全适应社会,实际上却可能患有严重的神经症。…

23 11 月, 2024 17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情绪ABC理论:解锁内心的智慧之钥🔑 诱发性事件A:情绪的起点🌱 在我们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每一天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便是情绪ABC理论中的A——诱发性事件。无论是工作中的挑战、生活中的琐事,还是人际关系中的摩擦,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我们情绪的导火索。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涟漪🌊。然而,这些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我们的情绪反应,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解释。 想象一下,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棘手的项目,感到压力山大。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这个任务,你可能会感到焦虑😰;但如果你相信自己有能…

2 10 月, 2024 2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言行一致:内心力量的源泉与人际关系的基石 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李中莹将"言出必准"和"言行一致"视为培养内心力量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这种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根据一项针对职场人际关系的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言行一致是评判一个人可靠性的首要标准。😊 言出必准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承诺,更是对自我的负责。它要求我们在表达时保持真诚,言语与内心情感保持一致。这种内外统一的状态能够让人在社交中展现出自然与真实,进而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举个例子,在一次跨国企业合作项目中,中方代表因坦诚地表达了…

20 7 月, 2024 733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走入内心世界的审判者 《0次与10000次》是一本以独特视角探讨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心理学作品,由德国的吉塔·雅各布所著,蔡清雨翻译。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因特定的家庭环境或社会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对自身和他人高度要求的内在审判者。这个内在审判者不只是对成就和成功有所诉求,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个人在情感交流和社会角色中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 在一个典型的故事中,作者描述了马丁将自己的一半大衣分给乞丐的情景。这一简单的行为透露出一种深切的社会性责任感和无私精神…

20 7 月, 2024 253点热度 阅读全文

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 多因素交互作用 犯罪心理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个体内部与外部、客观与主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结果。个体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其心理产生深远影响。譬如,家庭暴力、社会不公、教育缺失等负面因素可能会在个体心中埋下犯罪的种子。与此同时,个体的内在心理特质,如性格、情感、认知能力等,也在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犯罪心理图谱。 积极能动反映 犯罪心理的形成体现了个体心理对外界因素的积极能动的反映,而非被…

10 6 月, 2024 338点热度 阅读全文

🕊️霍兰德眼中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在时间的长河中,社会心理学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今日的学术海洋。霍兰德的智慧之光,为我们照亮了这一学科形成的历程。 🔮经验描述: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期🔮 自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尚处于其幼年时期——经验描述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如同探险家,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描绘了人类在群体中的行为图谱。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据,为后续的理论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验研究:深入剖析社会与心理的交织🔍 研究者们在这一时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察,他们开始深入挖掘,试图理解社会行为背…

29 3 月, 2024 225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