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力量:从思想病毒到心灵免疫系统的蜕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思想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心灵的枷锁。《语言的魔力》一书深入探讨了语言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深远影响,为我们揭示了语言背后的奥秘。作者迪尔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来突破思维的局限,实现自我的蜕变。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思想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思想病毒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传染性。它们潜伏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不断复制和传播,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例如…

12 2 月, 2025 28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框架的变换与思想的交锋 在《语言的魔力》中,班德勒与听众之间的对话犹如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交锋⚔️。班德勒巧妙地变换框架,无论是将问题转向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牢牢掌控着互动的方向。例如,他把“框架”从行为层次转向自我认同层次,让问题变得更加深刻和复杂。这种框架的变换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精心的设计和策略🎯。 就像现代职场中,一位领导者在面对团队成员的质疑时,通过巧妙地转换话题框架,将注意力从当前的问题转移到团队的长期目标上,从而避免了当下的冲突,又引导了团队的思考方向🧠。据调查,在成功的企业中,…

8 2 月, 2025 15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构建的迷宫:框架的陷阱 在迪尔茨的《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他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语言如同魔法般的力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更能构建思维的框架,引导人们的认知方向。书中班德勒与听众的互动,宛如一出精心设计的舞台剧,将语言的魔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班德勒构建了一个以“问题框架”为核心的迷宫,他如同迷宫的建造者,熟练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将试图帮助他的听众引入歧途。他不断地变换着框架的尺寸和角度,时而放大问题,渲染危机的紧迫感,时而又将矛头指向质疑者,将他们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将他们的帮助贬低为攻击。 书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31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根基:因果与复合等同 在迪尔茨和谭洪岗共同编织的《语言的魔力》这部作品中,我们踏上一段奇幻的语言之旅。书中指出,人们的信念如同参天巨🌳,其根系深深扎根于“因果”和“复合等同”的土壤之中。 “因果”就好比是信念的🧬,它将事件与结果紧紧相连。例如,一个人可能相信“因为我小时候害羞,所以现在不善于 публично выступление 🎤”。这种因果关系成为了他信念的基石,影响着他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而“复合等同”则像是信念的🎭,它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微笑 😊 代…

14 1 月, 2025 136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一、语言与免疫系统 语言如同一种神奇的魔力,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指出身体的免疫系统致力于维持生理身份的完整性,而类似地,我们的信念系统则关乎心理和精神的身份与使命。现代社会中,据调查🎯,约 70%的心理疾病与不良的信念和思维方式有关😔。例如,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长期处于焦虑和自我否定的思维中,容易导致心理免疫系统的失衡。 像回应术这样的技术,宛如为我们的信念系统接种疫苗,帮助我们抵御限制性信念和思想病毒。它通过将这些负面因素与积极的价值观、…

22 12 月, 2024 162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病毒与信念: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 在《语言的魔力》中,迪尔茨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身体免疫系统与心理信念系统的互动关系。他认为,病毒的存在类似于思想的病毒,二者都能够通过伪装和欺骗入侵系统。艾滋病毒的例子尤为深刻,它能够“欺骗”我们的免疫系统,因为其结构与人类自身的基因编码相似,从而达到同步的效果。因此,人类容易在不经意间被侵袭,导致致命后果。 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疫苗接种成为免疫的有效手段。例如,天花病毒已从地球上消除,而这并非通过杀死病毒实现,而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使其不再允许病毒侵…

14 12 月, 2024 156点热度 阅读全文

言语的陷阱:潜藏在思维深处的“病毒”🦠 在翻阅 (美) 迪尔茨著 ; 谭洪岗译的《语言的魔力》时,我被“思想病毒”这一概念深深吸引。它如同潜伏在脑海深处的隐形病毒,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书中将“思想病毒”与生物病毒和计算机病毒进行类比,清晰地阐释了其运作机制。 生物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利用宿主资源进行自我复制,最终导致宿主患病。同样,“思想病毒”也并非完整、独立的思考模式,它寄生于我们固有的信念体系中,像藤蔓般缠绕着我们的思维,最终扭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书中那个医生断言病人只能活两年的例子,淋漓尽…

12 12 月, 2024 138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思想病毒:隐藏在言语中的危险陷阱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引入了"思想病毒"这一引人深思的概念。这些看似无害的言语,实则可能成为影响我们思维和行为的潜在威胁。就像生物病毒和计算机病毒一样,思想病毒也具有传播性和破坏性。它们往往隐藏在貌似合理的表述中,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认知系统,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以书中提到的乳腺癌患者为例,她的医生说:"如果你真的关心你的家人,就不会在他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离开他们。"🏥 这句话表面上体现了关怀,但实际上暗含了诸多危险的假设。它暗示患者应该放弃治疗…

12 12 月, 2024 157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如何塑造现实 翻开这本(美) 迪尔茨著 ; 谭洪岗译的《语言的魔力》,我仿佛踏入了一片奇异的语言花园,处处弥漫着思维的芬芳。书中阐述了信念如何像 invisible hand 一般,塑造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和行为。 作者认为,信念并非孤立存在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价值观、内在状态、预期以及过往经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我们理解世界、处理信息的有色眼镜。 如同孩童学习骑自行车🚲,若怀抱“我能学会”的积极信念,便会将“乐趣🤩” “自我提升💪”等正面价值观与学习过程相连接,进而产生“自信😎”的内在状态,最终形成“我会越…

12 12 月, 2024 159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与非言语沟通的交织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语言与非言语沟通的复杂关系。书中指出,言语信息仅占交流互动中信息的8%,而其余92%的信息则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这一数据令人震惊,揭示了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往往忽视的重要部分。例如,当一个人用讽刺的语调说“那很棒”,实际传达的含义与字面意思截然相反。这种非言语的“后设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接收和解释言语交流的内容。🌟 非言语沟通包括脸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音调语速的变化以及眼动等线索和信号。这些非言语线索常常是一些“后设…

11 12 月, 2024 150点热度 阅读全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