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心理与身体的交织之苦 在人生的长河中,忧、思、悲、恐、惊如影随形,而喜乐仅占七分之一。大多数人在这无尽的痛苦中挣扎,不禁让人思索:难道这就是生命的宿命?然而,为何总有些人能在风雨中保持富足与快乐?是他们命好,还是掌握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书中提到一个段子,一个人因身体疾病导致小便失禁,心理上无法接受,从而产生了精神上的痛苦。这揭示了人的痛苦不仅限于身体,心理上的痛苦同样深刻且复杂。身体与心理的痛苦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往往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如同鸡与蛋的悖论,难以厘清因…

7 12 月, 2024 112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快乐与悲观:遗传与自我调节的力量 导读 心理学家揭示,快乐与悲观的态度,有一半是由遗传决定的。然而,在抑郁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我们并非完全无助。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变量的控制,去塑造一个更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以此对抗现代生活中的心理压力。 正文 如果你出生于1910年,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小于1%如果你出生于1950年,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3%如果你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7%了;如果你出生在2000年,你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人类的杀手,占自杀人数的70…

18 3 月, 2024 227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LP——人生立场的镜像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我们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看法和期望,便构成了一幅幅复杂的心理画卷。心理学LP(Life Position),便是这幅画卷的核心主题,它不仅描绘了个体的自我认知,更影响了我们的情绪、行为乃至决策的走向。 我不好,你好:自卑与仰慕的交织 这是一种带有自我否定色彩的人生立场,个体可能会陷入自卑的情绪泥潭,认为自己不足以与他人相提并论。如同《诗经》中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样的心态下,人们往往对他人抱有仰慕之情,认为他人总是光芒四射…

16 3 月, 2024 26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读《我们内心的冲突》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发现一座心灵的孤岛,卡伦·霍妮的文字犹如夫皮舟,把我们从汹涌的情感风暴中带到思维的锚地。书中探讨的母亲对于子女的情感矛盾、决策中的痛苦抉择等议题,不仅让人深思,还给了我们清晰的镜鉴。以下是我对书中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实例的解析。 母亲角色中的两难问题 当卡伦·霍妮描绘一位母亲明明宠爱孩子却总忘记其生日的情景时,心中不禁掀起波澜。这种矛盾与冲突正是源于母亲内心两个对立面的较量:一方面,她想成为无可挑剔的好母亲,另一方面,她无意识地希望孩子经历挫折。这不仅仅是一个…

17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快乐,是一切富足的根源 在黄启团先生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快乐"二字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贯穿了整本书。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哲思,引导我们探寻快乐的真谛,并揭示了快乐与富足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书中提到,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的研究成果表明:快乐并非外在环境或物质财富的附属品,而是一种源自内在的选择,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乐观者倾向于将不如意视为短暂的考验,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而悲观者则截然相反,他们深陷于负面情绪的泥潭,将挫折归咎于自身不足,将成功视为昙花一现的偶然。 书中以生动的案例…

10 12 月, 2024 134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信念的蜕变:从童真幻想到成熟智慧的心路历程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信念的本质及其演变过程。他以圣诞老人的信念为例,巧妙地揭示了人类从童年到成年的认知变迁。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否定或抛弃,而是一种富有智慧的转化。成年人回顾往事时,能够体会到那个信念曾经带来的魔幻感和兴奋感,这种怀旧情怀恰体现了人类认知的成熟。 研究表明,约95%的美国儿童在5-9岁之间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 🎅。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逐渐下降,到14岁时仅有不到1%的青少年仍然坚信 📊。这一数据折射出信念随年龄变化…

5 12 月, 2024 201点热度 阅读全文

以建设者的姿态积极面对人生困境 黄启团老师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分享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面对困境,我们的反应模式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有些人遇事选择逃避,像文中那位频繁跳槽的销售经理,总觉得是公司的问题,却从不在自身寻找原因😔;还有些人习惯攻击他人,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书中提倡我们做一名“建设者”, 当我们以建设者的姿态面对问题时,就会主动寻求解决之道。就像书中提到的微信群管理,与其抱怨群成员不活跃、信息冗杂,不如思考如何提高群聊质量,或者身体力行地分享有…

4 12 月, 2024 137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自然嬗变 沐浴在文字的暖阳下,我翻开了这本名为《语言的魔力》的书,它是由(美) 迪尔茨著,谭洪岗译,书中的智慧如春日的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信念并非一成不变的顽石,而是如四季更迭般,经历着萌芽、生长、成熟到最终凋零的自然循环。 我们常常误以为,改变信念如同逆流而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意志力。然而,作者却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建立和放弃信念的过程。我们每日都在与外界互动,吸收新的信息,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而重塑着我们的信念体系。困难之处在于,当我们试…

2 12 月, 2024 118点热度 阅读全文

认知地图与现实世界 掩卷沉思,掩映在《NLP实践指南》中的文字,如同春日午后的阳光,轻柔地洒落,照亮了我对世界认知的幽微角落。掩藏在“地图并非版图”这一核心论断背后的,是NLP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我们穷尽一生所追寻的真理、所构建的现实,不过是个人认知地图的投射,而非客观世界的全然呈现。 正如作者〔美〕哈瑞•阿德尔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名为“感性过滤器”的有色眼镜,接收着来自外部世界的纷繁信息。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价值观念,这些如同无形的刻刀,雕琢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自以为是的…

20 11 月, 2024 15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生命软件:决定人生高度的隐形力量 黄启团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我们的人生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性格"或"习惯",背后其实是由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所决定的。这些信念就像是我们生命中的"软件",悄无声息地主导着我们的行为和人生轨迹。 正如电脑有硬件和软件两个系统,人的生命同样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我们的身高、长相等外在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硬件",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深刻影响我们行为和命运的信念,就是我们的"生命软件"。 举个例子,在面对…

18 11 月, 2024 128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