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次与10000次》带来的内心治愈之旅 《0次与10000次》,一本由[德]吉塔·雅各布所著、蔡清雨所译的书籍,宛如一面心灵的镜子,将人们内在的审判者和情感要求摆在眼前。这本书通过引人深思的案例和精辟的分析,揭示了内在审判者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内在审判者的知识,萌生了许多新的思考,这次笔记试图分享这些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内容。 成就导向内在审判者:永不符合的完美标准 对成就要求很高的内在审判者,使用简明而绝对的话语,诸如“你必须一直是最好的”、“如果不完美,那就毫无价值”。这种…

18 7 月, 2024 214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顺从与回避:人性中的两种应对机制 在这本引人深思的著作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人们面对生活挑战时常见的两种应对方式:顺从和回避。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我们得以窥见这些行为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 卡特娅的故事展现了典型的顺从行为。作为一位职场妈妈,她不仅承担了工作和照顾孩子的责任,还参与家长委员会并照顾患病的母亲。虽然这些任务让她倍感压力,但她却难以说不"。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许多现代人的困境 - 在各种角色和期望之间左右为难。🤹‍♀️ 数据显示,在美国,约有41%的职场妈表示感到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

11 12 月, 2024 16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与10000次》笔记 顺从与回避:生活中的无形枷锁与逃避之路 在《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应对方式:顺从和回避。这两种行为模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但都源自于对负面情绪的恐惧,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通过细致入微的案例分析,作者揭示了这些行为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以及它们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 艾尔克和卡特娅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现代职场母亲所面临的双重压力。艾尔克忙碌的生活看似是顺从的表现,但实际上只是社会结构性问题的缩影。相比之下,卡特娅额外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责任…

27 11 月, 2024 142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内在审判者的起源与影响 在《0次与10000次》这本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内在审判者”这一概念。这种内在的声音,犹如一位严苛的法官,时常在我们心中审判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感受。📚 书中提到,内在审判者的声音往源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父母、兄弟姐妹、老师或同学的言行,可能会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自我怀疑和贬低的种子。这些声音随着我们成长,逐渐内化为我们自己的声音,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正如书中所述:“没有人一出生就会拒绝自己,是别人…

19 10 月, 2024 287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走入内心世界的审判者 《0次与10000次》是一本以独特视角探讨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心理学作品,由德国的吉塔·雅各布所著,蔡清雨翻译。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因特定的家庭环境或社会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对自身和他人高度要求的内在审判者。这个内在审判者不只是对成就和成功有所诉求,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个人在情感交流和社会角色中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 在一个典型的故事中,作者描述了马丁将自己的一半大衣分给乞丐的情景。这一简单的行为透露出一种深切的社会性责任感和无私精神…

20 7 月, 2024 252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逆向关照的负担 在阅读《次与10000次》一书时,我深有感触地发现,许多人的内心深处潜伏着一个对情感要求过高的内在审判者。这种内在声音源于童年时期承担了超越年龄的情感负担,比如需要关照有抑郁症或其他依赖性强的父母。就像书中提到的安雅一样,她年纪尚小却被要求承担起让母亲快乐的重任。这种"逆向关照"的负担使孩子们过早地将自身需求置于家人之后,形成了对自我情感要求过高的内在声音。 这种内在声音也常见于曾经历过父母离异分居的孩子身上。父母的分离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他们会困惑于"爸爸是否…

18 7 月, 2024 255点热度 阅读全文

内在审判者的低语 在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内在审判者”这一心理意象,它如同一个隐形的裁判,时刻审视着我们的行为,并以苛刻的标准评判着我们的人生。书中提到的三种内在审判者类型——对成就要求过高的、对情感要求过高的以及惩罚性的,如同三道枷锁,将我们牢牢禁锢在自我怀疑和焦虑的牢笼之中。 书中的案例如同明镜,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影子。卡洛斯的女友弗兰兹,一个看似乐观开朗的女孩,却因为对情感要求过高的内在审判者的驱使,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压抑着自己的需求,最终陷入自我牺牲的泥潭。而深…

18 7 月, 2024 248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