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被宠坏的内在小孩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它是我们幼年时代被溺爱、被宠坏的一面,渴望被关注、被优待,不愿承担责任。这个内在小孩时而会占据主导,让我们变得任性、无理取闹,对周遭人事毫不在意🙅‍♀️。 被宠坏内在小孩的特征 引发情境 无法自律、拖延症 面对枯燥、繁琐的日常任务 情绪失控、暴躁易怒 遭遇挫折、期望落空 任性妄为、逃避责任 被要求承担义务、面对后果 就如同书中描述的利努斯一样,他的内在小孩让他无法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总是推卸责任给他人🤷‍♂️。面对压力…

4 10 月, 2024 2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之舞:四大因素的奇妙交织 成熟:心灵的启明星🌟 在心理发展的宏大画卷中,成熟如同启明星般闪耀。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是神经系统的细腻雕琢。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指引个体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世界。神经元的连接、突触的塑造,都是这场舞蹈的精妙乐章。正因如此,成熟成为心理发展的基石,为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脑的成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神经系统的发育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这不仅包括感知和记忆,还涉及情感和社交能力。成熟的神经系统为个体提供了…

3 9 月, 2024 439点热度 阅读全文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概述与基础阐释 🌟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PCMM),是一门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而设的成熟度评估体系。该模型诞生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其初衷在于协助企业及组织通过系统的方法提升其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与管理水平。PCMM模型不仅汲取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理念,同时也融合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特别适用于追求高效和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 PCMM的确立基于一种核心信念: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是…

26 7 月, 2024 258点热度 阅读全文

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的探微 🔍✨ 理论渊源 🌱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源于对个体与组织关系的深入探讨。他洞见到个人在组织中的成长历程,从一开始的不成熟到逐渐成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这一理论旨在厘清个体成长与组织原则之间的矛盾,为管理实践提供指引。 个性发展的阶梯 🌳 阿吉里斯描绘了个性发展的丰富画卷: 💫 从被动到主动,由他人主导到自我驱动; 💫 从依赖到独立,摆脱外力束缚获得自主; 💫 行为由单一走向多样,兴趣由浅显而深厚; 💫 视野由短暂拓展至长远,地位由附属上升至平等或优越; 💫 …

22 7 月, 2024 265点热度 阅读全文

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奇幻旅程 科技诞生的促动期 🌱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每一颗新星的诞生都如同一场奇迹。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第一阶段,便是这场奇迹的开端——科技诞生的促动期。此时,创新的火花点燃了无数人的想象,媒体争相报道,公众的期望如潮水般涌来。新技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夜空,带来无限的可能性。然而,这一阶段的光芒虽耀眼,却也短暂,许多技术在初露锋芒后便迅速陨落,只有少数能够在这片星空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过高期望的峰值 🌄 当新技术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便迎来了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第二阶段——过高期望的峰值。此时,早期的…

16 7 月, 2024 18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如何在维护自尊中传达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可以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批评他人时,我们实际上在冒险,很可能伤及对方的自尊。即便出于善意,被批评者也可能因自尊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唱反调。因此,直接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疏远同事、朋友和亲人。在社交场合,人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读错字、记错职务名称等。此时,我们不应大肆宣扬,将本可忽视的小过失推到聚光灯下…

25 1 月, 2025 15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文化浸染下的焦虑形态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揭示了一种根植于文化土壤的焦虑形态——基本焦虑。她认为,基本焦虑并非如“生之苦恼”般源于对死亡、疾病等不可抗力的无力感,而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环境中人际关系的产物。 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功利与不安全感,个人在其中往往体验到孤独、隔绝和无力。诚如霍尼所言,"在我们的文化中,只要一个人的生活缺乏足够的保障,则经验一般总是使人在成熟的时候,变得更对他人有所保留,更善于提防他人,更懂得事实上人们的所作所为往往并不是正道直行的,而是受懦弱和随机应变支配的。" …

24 1 月, 2025 1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次》笔记 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的对比 在《0次与10次》一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深入的心理分析,揭示了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之间的显著差异。成人自我是成熟、理智的象征,能够全面感知并满足自身与他人的需求,如同一位智者在平衡木上优雅行走。🌟 然而,有害部分则如同未驯服的野兽,只顾自我欲望的满足,忽视甚至践踏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不仅幼稚,更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书中通过表2-1详细列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光明与阴影。 极端性格的现实与虚构 第三章中,作者通过电影和小说中的极端性格…

21 1 月, 2025 2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成人自我:内心平衡的守护者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而成人自我则是那个稳健的舵手,引导我们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宁静的港湾。《0次与10000次》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认识自我的道路,让我们得以一窥内心深处那个成熟稳重的自己。 想象一下,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纷至沓来的选择时,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冷静思考,做出明智决定?正是那个强大而正常的成人自我。它就像是我们内心的GPS系统,不仅能够准确定位当前处境,还能为我们规划出最佳路线。有了它…

9 1 月, 2025 108点热度 阅读全文

🎭 戴着面具的舞者:过度补偿 在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中,过度补偿如同一位戴着面具的舞者,用华丽的舞步掩盖内心的脆弱。它是一种防御机制,让我们在面对不安全感和自卑时,试图通过夸大、炫耀或控制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同书中所言:“‘嘿,看着我!’——我做事是为了成为众人的焦点。” 这就好比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营造光鲜亮丽的形象,不断晒豪车、名牌包包,以获得关注和赞美,掩饰内心的空虚。 然而,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状态,注定无法长久。过度补偿如同在沙滩上建城堡,海浪拍打,终将坍塌。书中提到,过…

4 1 月, 2025 134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