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次》笔记 逃避与麻痹: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策略 在现代社会中,逃避和麻痹负面情绪已成为许多人应对压力和挑战的常见策略。例如,根据一项调查,🍷酒精消费在压力高峰期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工作截止日期临近或个人关系紧张时。这种行为不仅限于成年人,青少年也通过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例如,罗伯特,一个腼腆的男人,通过网络上的匿名关系来避免可能的拒绝,这种“绕道走”的策略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样,弗里多,一个大学新生,通过远离课堂和考试来逃避可能的失败,这种行为在学术压力下尤为常见。 抱怨与自我放弃:消…

16 12 月, 2024 10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导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境,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转变心态,积极面对,那就是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文通过一次NLP高管国际文凭课程的毕业典礼,展现了学员们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力量,摒弃抱怨,迎接新生活的开始。 正文 有一种巧合叫缘分,有一种情感叫同学情谊,有一种收获叫成长。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走进NLP高管的课堂。 这是命中注定的命运。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学员们的热情参与下,创造了丰富而完整的体验。 2012年4月18日下午,第30届“NLP专业高管国际文凭课程”毕业典礼在广州假日半岛…

16 3 月, 2024 218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想事成的艺术】——以新奇创意的文艺气息探寻生活的可能性 🌟 从"受他人影响"到"自己争取" 🎨 哦,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探寻生活可能性的诗意之旅吧!在这本名为《心想事成的艺术》的著作中,我们将一探究竟,洞悉成功人士的奥秘所在。 | -- | -- | | 受他人影响 | 自己争取 | 常常抱怨他人和周遭环境,感到无能为力,寄希望于他人 | 果断地创造自己想要的,并为之负责,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姿态 | | 陷入"怪圈",无法摆脱消极情绪 | 以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寻找突破口,不断尝试 | | 如汤姆,将失…

28 8 月, 2024 27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信念的超越与反击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超越框架”和“反击其身”两种策略来处理个人信念。超越框架,即将个人的信念置于其个人历史或其他社会影响的超越框架中,以此减弱限制性信念的影响。例如,对于“你得强壮才能活下来”这一信念,超越框架的反击可以是:“那个信念更像是比较狭隘的、男权观点的反映,它没有看到生存中合作与弹性的重要性。”这种策略不仅挑战了信念本身,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超越框架的应用尤为广泛。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数据,使用超越框架策略的心理…

5 1 月, 2025 1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洞悉心灵的艺术:NLP 中的测度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同航行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每个个体都是一座独特的岛屿。而 NLP 就像是指引我们航行的指南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书中提到的“测度”技巧尤为重要,它强调通过观察细微的生理指标来辨识他人的心理状态,而非妄加揣测。 想象一下,朋友向你描述他与老板发生争执的场景😡。他可能语气急促,眉头紧锁,双手紧握成拳。这些都是他内心愤怒、不满的信号。而当你耐心倾听,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节,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他的感受,给予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测度并非万…

24 12 月, 2024 161点热度 阅读全文

以建设者的姿态积极面对人生困境 黄启团老师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分享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面对困境,我们的反应模式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有些人遇事选择逃避,像文中那位频繁跳槽的销售经理,总觉得是公司的问题,却从不在自身寻找原因😔;还有些人习惯攻击他人,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书中提倡我们做一名“建设者”, 当我们以建设者的姿态面对问题时,就会主动寻求解决之道。就像书中提到的微信群管理,与其抱怨群成员不活跃、信息冗杂,不如思考如何提高群聊质量,或者身体力行地分享有…

4 12 月, 2024 137点热度 阅读全文

你的“生命软件”升级过吗? 黄启团老师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提到,我们的信念就像电脑软件一样,需要不断升级。许多根深蒂固的信念,如同老旧的操作系统,曾经或许适用,但如今却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就像书中提到的“晚上洗头会头疼”,在过去缺乏现代生活设施的年代,这的确是经验之谈。然而,时代变迁,生活方式更新迭代,如果还固守着这样的旧观念,无疑是刻舟求剑。 我们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那些让我们在情感关系中屡屡受挫的、在职场发展中停滞不前的,或许正是一些过时的信念在作祟👿。例如,总想在争吵中占上风,却忽…

4 12 月, 2024 17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面对兴趣应对策略与见解 在《升级父母软件》的课堂上,许多家长因为孩子沉迷电子游戏而苦恼不已,而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往往只会引发更多冲突,亲子关系也因之恶化。黄启团通过一则真实案例,揭示了一种处理孩子游戏问题的新方式。他的老师张国维博士拥有三个优秀的博士儿子,其中二儿子小时候也曾对电子游戏痴迷。张博士并不加以指责和控制,而是与孩子共同玩游戏,并在过程中巧妙引导:“你打游戏很厉害,可你打得过设计游戏的人吗?”这一挑战激发了儿子的学习热情,使其最终成为一名电脑工程师。 相似的困境有不同的应对…

1 12 月, 2024 11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求助技巧:曲线救国才能事半功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然而,直接开口求助往往会遭到拒绝,让人尴尬不已。《沟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巧妙的求助技巧 - 先提大要求,再退而求其次。这种方法可以让对方感到你已经做出了让步,从而更容易答应你的请求。 举个例子,假设你想借朋友5000元,可以先开口借1万元。朋友很可能会觉得数额太大而拒绝。这时你再"退而求其次",表示借5000元也可以。朋友会觉得你已经降低了要求,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答应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据调查,使用这种技巧…

22 11 月, 2024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理解层次决定人生格局 在浩瀚如烟的人生画卷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仿佛置身于迷雾重重的森林,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李中莹先生在其著作《重塑心灵》中提出的“理解层次”理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拨开迷雾,找到人生的真谛。 理解层次犹如一座金字塔,由下至上分为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系统六个层次。处在不同层次的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截然不同。身处环境层次的人,往往受困于外在因素,将希望寄托于他人或环境的改变,而忽略了自身的力量。正如那些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10 11 月, 2024 186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