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病毒”:警惕消极信念对孩子的潜在危害 导读 本文通过一位国际NLP导师的亲子关系工作坊,揭示了那些悄无声息侵蚀孩子心灵的“病毒”——消极信念。文章以真实案例为引,探讨了父母言行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提醒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防范绝望与无助的“病毒”潜入孩子的生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正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是我考入中山大学的第一天,我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在我三岁的时候,是妈妈教我念三字经的。 在我9岁那年,你学会了NLP,你把我从一个不爱学习、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变成了一个热爱学习、努力上…

19 3 月, 2024 148点热度 阅读全文

魔幻之窗:心理学现象的奥秘 在人类心灵的广阔天空中,心理学现象犹如一朵神奇的云彩,其形状和色彩随触及者的心情而变幻莫测。这些现象不仅揭示了人的内心深处的秘密,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与决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迷人的心理学宫殿,探寻其中的秘密吧。🌈🔮 从束缚到天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由马丁·塞利格曼提出,形象地描述了个体在反复遭遇挫折和失败后,形成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个体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结果时,便会渐失去努力的动力,陷入一种“心理麻痹”状态。如同囚禁在无形的牢 cage 中,哪怕门开…

5 7 月, 2024 116点热度 阅读全文

习得性无助:心灵的囚笼与解脱之道 🌌 何谓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于1967年提出,指的是个体在经历了反复的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种状态不仅是简单的失望或沮丧,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困境,个体会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从而放弃尝试,陷入一种被动的绝望之中。 塞利格曼通过对动物(特别是狗)的实验,发现当动物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痛苦的刺激时,即使有逃避的机会也会放弃尝试,表现出无助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它…

29 6 月, 2024 9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神经症冲突的根源与表现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卡伦·霍妮深入探讨了神经症患者内心深处的冲突及其表现形式。她指出,这些冲突往往源于个体对安全感、情感需求以及权力和名声的异常渴求。例如,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内心产生了对安全感的极度需求,这种需求往往表现为对情感的异常依赖。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都市白领表示,他们在工作中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上的空虚感促使他们寻求更多的情感支持,从而加剧了内心的冲突。🌆💼 霍妮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冲突的复杂性,她认为这些冲突…

21 11 月, 2024 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文化与人格的交织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霍尼通过深邃的笔触,带领读者探寻心理与文化的密密交织。她明确指出,人类的情感与心理结构是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所塑造的。霍尼认为,弗洛伊德过于注重个体的生物本能而忽视了文化的强大力量,导致了对人类行为的解读进入了一条狭窄的死胡同。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冲突像隐形的纽带一样,牵动着个人的各类情感与反应,使人无法仅仅通过早期童年的单一经验来解释一生中的心理问题。 以弗洛伊德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精神分析,因其对文化因素的忽视,导致了许多偏狭的…

10 11 月, 2024 4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探索关系的深层奥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关系的困境,认为“只要另一人停止某项行为,则一切就会好转了”😕。比如,面对家人的过度干涉,或者同事的不合作,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无奈。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关系中的问题可能在于对方的攻击性、不敏感性或挑剔性,而我们自身的感受可能会在自我认同、信念与价值观等层次受到威胁,甚至陷入无助的心态😖。然而,当我们尝试“改变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这段关系,比如站在对方的立场,想象他们如何看待我们的行为,再以外部观察者的角度去审视,就会发现新的天地🌌。…

8 11 月, 2024 38点热度 阅读全文

现代社会焦虑的文化根源 翻开《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娓娓道来。不同于弗洛伊德将神经症归因于个人本能的压抑,霍尼则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她认为,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如同无形的牢笼,将人们禁锢其中,无形中滋生了焦虑、不安等情绪。 高速发展的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活的节奏和压力。人们疲于奔命,追逐着物质的满足和社会认可,却常常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社交媒体上光鲜亮丽的生…

5 11 月, 2024 49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内在审判者的起源与影响 在《0次与10000次》这本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内在审判者”这一概念。这种内在的声音,犹如一位严苛的法官,时常在我们心中审判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感受。📚 书中提到,内在审判者的声音往源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父母、兄弟姐妹、老师或同学的言行,可能会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自我怀疑和贬低的种子。这些声音随着我们成长,逐渐内化为我们自己的声音,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正如书中所述:“没有人一出生就会拒绝自己,是别人…

19 10 月, 2024 67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读书笔记:心灵的重塑之旅 开篇:心灵的自我修复🧠✨ 在《重塑心灵》这本书中,李中莹先生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心灵的自我修复之旅。这本书不仅仅是心灵鸡汤,更是一部实用的心灵操作手册,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成长。书中提到的“意义换框法”和“二者兼得法”尤为引人入胜,它们不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实用的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迅速见效。 意义换框法:从绊脚石到踏脚石🛤️🌟 “意义换框法”是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中的一种技巧,旨在通过改变我们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18 10 月, 2024 85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读书笔记🌟 破除"应该如此"的思维枷锁 🔓 "应该如此"的信念,往往会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沼。我们需要意识到,事物的发生都有其独特的因缘际会。即便事情未能如我们所愿,也不应苛责他人或命运,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现实,从中寻找积极的可能性。正如大师所言:"应该来的已经来了,应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当我们放下"应该如此"的执念,便能从容应对生活的种变化,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摆脱"托付心态"的枷锁 🔓 很多人习惯将自己的人生幸福寄托于他人,认为只有对方才能给予自己快乐和成就感。这种"托付心态"不仅…

13 10 月, 2024 77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