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内心密码:三种内感官类型的奥秘 在浩瀚的生命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解读生活。李中莹先生在《重塑心灵》一书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哲思,引领我们踏上一段探索内心世界的奇妙之旅。他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归纳为三种主要的内感官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并阐述了每种类型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以及沟通特点。 视觉型的人如同鹰隼般敏锐,目光如炬,他们习惯于用眼睛捕捉世界的精彩瞬间。他们对色彩、形状、图像有着天生的敏感,往往会被美丽的事物所吸引。在与他们沟通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

5 1 月, 2025 1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NLP 实践指南》笔记 挖掘内在潜能,创造无限可能 在我们的生命之旅中,常常忽视了自身所蕴藏的巨大资源💪。很多时候,面对危机或特殊任务,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拥有未曾察觉的能力。例如,在 2020 年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员工迅速适应远程办公模式,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和创新能力。据调查,超过 70%的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员工的自我调整,实现了业务的稳定甚至增长📈。然而,这种潜能的爆发往往是偶然的。若能主动挖掘和利用自身内部资源,我们便能充分发挥真实潜能,增强自信,提升实现目标的能力。 灵活应变,拓展选择空间 “灵活性”是释…

27 12 月, 2024 183点热度 阅读全文

《NLP实践指南》笔记 反馈机制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在《NLP实践指南》中,哈瑞•阿德尔博士详细阐述了"没有失败,只有反馈"这一理念。这种思想激励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在书中,阿德尔博士强调,成功人士从未惧怕错误,反而从中吸取了无数教训。通过不断地纠正偏差,他们逐渐缩小与目标的差距,最终形成了一种成功的习惯。这个反馈循环犹如驾车或系鞋带,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目标设定、执行、偏离、纠正再到改进,从反馈中学习,从而达成目标。 这一过程并非只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息息相关。例如,亚马逊(…

26 12 月, 2024 123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意识与潜意识的神秘交织 意识与潜意识,如同两个神秘的舞者,在我们内心的舞台上共舞。意识如同站在屋外清晰可见的独立个体,而潜意识则似屋内众多难以窥探的身影。据研究📊,在现代社会中,约 70%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这便是意识与潜意识交替工作的表现。例如,一位职场人士在紧张的工作中,可能会因为过于专注手头的任务,而对周围同事的交谈声“听而不闻”。 在某些关键的时刻,意识与潜意识互相配合与制约。就像举重选手挑战纪录,意识决定目标重量,潜意识则调动身体状态。当选手感到勉强,意…

15 12 月, 2024 14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潜意识:沉睡的巨人 在翻阅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时,我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传来的阵阵回响,如同沉睡的巨人正逐渐苏醒。潜意识,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闪烁的星辰,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它神秘的面纱。 书中提到,潜意识掌管着我们身体的众多功能,如同一位无形的管家,默默地维持着我们生命的运转。从呼吸、心跳到消化、免疫,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生理机能,都离不开潜意识的精密调控。更令人惊叹的是,潜意识还储存着我们过往的经历和记忆,塑造着我们的性格、习惯和行为模式。那些我们不经意间的举动,那些突然涌上心头的感…

6 12 月, 2024 194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心灵深处的力量觉醒 在阅读《重塑心灵》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奥秘与智慧的心灵世界。书中提到,在心理辅导的“系统”层次,许多受导者会产生强烈的感受,如眼泪大量涌出💧、全身发热🔥、体内流动一股暖流、身体摇摆不定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潜意识的强大力量。 例如,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衡与力量。据统计,某心理咨询机构在过去一年中,为超过 50 名受导者提供了服务,其中有 70%的人在经历“系统”层次的体验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学会了接纳潜意识中的力量,…

23 11 月, 2024 16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文化烙印:正常与病态的相对性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正常与病态的界限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深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如同人类学家不断重新定义“正常人”的内涵,心理学也不能将自身置身事外。弗洛伊德将“女人更善妒”归结为生物性因素,却忽视了文化对两性行为塑造的影响,这便是将特定文化中的观察结果错误地普遍化的例子。 👿 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体现在方方面面。竞争、嫉妒、对立,这些被许多人视为“人性”的行为模式,在某些文化中却并非主流。爱斯基摩人认为杀人并不一定需要惩罚,一些原始部落甚至会以收…

22 11 月, 2024 194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赞美的力量:巧妙运用心理学打开交际之门 在《沟通心理学》一书中,刘艳华深入探讨了赞美这一强大的沟通工具。通过巧妙运用赞美,我们可以轻松打开他人的心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位学子向恩师请教与官场人士打交道的技巧,恩师教导他要"送高帽"。学子立即领悟并付诸实践,给恩师戴上了两顶"高帽",赢得了恩师的欢心。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了赞美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一项实验显示,接受赞美后,人们对他人的好感度平均提高了37% 🔍。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恰当地赞美…

13 11 月, 2024 146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读书笔记 开启新视野 🌅 人生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问题时,我们往只能看到眼前的障碍,而忽视了周围存在的众多机会。📖《重塑心灵》这本书启发我们要打开思维,拓展视野,凡事都有至少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唯有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之道。💡 动机与行为 🧭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驱使。了解并接纳他人的动机,我们就能更好地引导他人改变行为。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动机和情绪本身并不会错,只是行为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已。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相信总有更…

22 8 月, 2024 27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的迷思与真相🧐💭 焦点效应与透明错觉🔍🪞 人们常高估自己行为举止或容貌仪表在旁人眼中的分量,自以为他人会如自己般关注自身的点滴,实则不然。这种现象被称为"焦点效应"与"透明错觉"。我们往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举手投足皆备受瞩目,殊不知旁人各有所思,未必会将目光久停驻在我们身上。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外表过于执著,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内在修养。 记忆的朦胧与易变🌫️🍃 许多人笃信记忆犹如历史的忠实记录,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易逝且多变的,极易受到当下情绪和信念的影响。昔日的点滴在回忆中…

2 7 月, 2024 231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