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笔记 《0次与10000次》是一本充满和的书籍,作者是[德]吉塔·雅各布,由蔡清雨翻译。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心理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藏的心理机制。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书中几章的精华内容。 成功与权力的迷狂 奥逊·威尔斯在传奇电影《公民凯恩》中,塑造了银幕上最著名的自恋者之一。他以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故事为蓝本,揭示了一个将成功与权力视为生命唯一目标的人生轨迹。凯恩的父母通过一座金矿获得巨大利益,这笔财富被完全用于孩子的培养。纵然拥有无尽的财富,但凯恩是一个在亲情…

26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次》笔记 逃避与麻痹: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策略 在现代社会中,逃避和麻痹负面情绪已成为许多人应对压力和挑战的常见策略。例如,根据一项调查,🍷酒精消费在压力高峰期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工作截止日期临近或个人关系紧张时。这种行为不仅限于成年人,青少年也通过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例如,罗伯特,一个腼腆的男人,通过网络上的匿名关系来避免可能的拒绝,这种“绕道走”的策略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样,弗里多,一个大学新生,通过远离课堂和考试来逃避可能的失败,这种行为在学术压力下尤为常见。 抱怨与自我放弃:消…

16 12 月, 2024 106点热度 阅读全文

自恋之镜:探究NPD的心灵奥秘 在心理学的广阔园地中,有一朵异彩纷呈却又暗藏刺棘的花——自恋型人格障碍(NPD)。这是一种令人着迷又让人困惑的心理现象,它如同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患者夸大的自我形象,同时又将他们的同理心置于一旁。 自恋的阴影:何为NPD? NPD,即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其核心在于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过分夸大与依赖。患者往往如同孔雀般炫耀自己的羽毛,却对他人的评价敏感至极,如同含羞草触碰不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显得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甚至有时会表现出冷漠或轻蔑。 症状的冰山:…

10 3 月, 2024 4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自恋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具体现象 自恋行为总是让人侧目,而我们在社交网络的时代尤为熟悉。这里引用一个2021年的数据:大约有43%的年轻人花费超过三个小时在社交媒体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利用这些平台来塑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一些人喜欢在Instagram上展示自己的完美生活。虽然这些行为看似无伤大雅,但其实,这是一种自恋行为的外在表现。 无论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自恋行为都具有一致的特征:对自己和环境的扭曲认知。这种扭曲不仅让他人反感,也让自恋者自己难以察觉。譬如,书中的马克便是…

25 12 月, 2024 1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自恋之影:探究两性心理学中的NPD 在人类复杂多变的心理迷宫中,自恋性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如同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个体对于自我的无限膨胀与对他人的冷漠。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幽暗的森林,探寻NPD在两性心理学中的奥秘。 自恋的面纱:NPD的含义 NPD,这一心理学术语,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索斯,他因沉醉于自己的倒影而化为一朵花。在现代心理学中,NPD被定义为一种人格障碍,其核心在于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过分夸大,以及对于他人感受的漠视。 镜中花水中月…

10 3 月, 2024 446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次》笔记 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的对比 在《0次与10次》一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深入的心理分析,揭示了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之间的显著差异。成人自我是成熟、理智的象征,能够全面感知并满足自身与他人的需求,如同一位智者在平衡木上优雅行走。🌟 然而,有害部分则如同未驯服的野兽,只顾自我欲望的满足,忽视甚至践踏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不仅幼稚,更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书中通过表2-1详细列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光明与阴影。 极端性格的现实与虚构 第三章中,作者通过电影和小说中的极端性格…

21 1 月, 2025 2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聆听并接受成人自我 在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中,作者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使我们深入思考并认知——何为“成人自我”。在当今社会,成年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愈发复杂。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研究,70%的成年人报告说他们每天面临压力,而其中的44%表示他们的压力水平在过去五年中显著增加。无疑,一个稳定且坚强的成人自我是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关键。 一本书中的处世哲理与如今的数据交相辉映,将我们导入了接受和完善成人自我的时光长廊。诚如书中所述,真正的成人能够理性看待世界,不被负面情绪所裹…

16 1 月, 2025 99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次》笔记 回避行为的普遍性与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回避行为如同隐形的病毒,悄然侵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弗里多为例,他明知学习的重要性,却选择沉迷于游戏,逃避学业的压力。这种行为并非孤例,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回避现象。🌍 罗伯特则通过保持匿名关系来避免情感的深入,这种表面上的社交活跃实则是对真实情感联系的回避。数据显示,现代社会中,约有25%的成年人通过社交媒体来替代真实的社交互动,这种现象在疫情期间尤为显著。💻 回避行为的普遍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也渗透到职场和社交场合。例…

18 12 月, 2024 11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怪诞行为心理学案例总结与反思 在探索人类心理的奥秘时,怪诞行为心理学提供了一扇独特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怪诞心理现象,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这些行为的成因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最终提出相应的反思与应对策略。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的纠葛 多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常被误解为精神分裂症,但两者在本质上截然不同。ID涉及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因极端压力或创伤,形成了两个或多个明显区分的人格状态。这些独立的人格可能…

12 9 月, 2024 174点热度 阅读全文

霍根测评:洞悉个性,激发潜能 起源与发展 霍根测评(Hogan Assessment)作为一套综合的人格评估工具,其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由心理学家Robert Hogan博士首创。霍根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个性特质对工作绩效和领导力有着深远的影响。1987年,霍根博士与Joyce Hogan合作成立了Hogan Assessments公司,致力于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个性,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人才。 霍根测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提…

27 6 月, 2024 263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