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次》笔记 回避与内在审判者的斗争 在《0次与10次》一书中,吉塔·雅各布深入探讨了人类面对内在审判者时的各种回避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是对特定情境的反应,更是对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深层保护机制。例如,弗里多在大学初期面对成绩下滑时,选择了逃避课堂和考试,转而沉迷于网络游戏。这种“绕道走”的策略,虽然暂时缓解了他的焦虑,却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弗里多的案例揭示了内在审判者对成就的高要求如何导致个体采取回避策略,以避免面对失败和批评。 情感需求与回避的复杂交织 玛蒂尔达的故事则展示了另一种回避形式——对情感需求的…

15 12 月, 2024 13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文化冲击波:神经症的基因 卡伦·霍妮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神经症的根源追溯到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冲击。她认为,如同狂风骤雨塑造着地貌,社会文化塑造着我们的人格,那些潜藏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中的冲突与矛盾,如同无形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灵土壤中。 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焦虑和不确定性 👿,人们疲于奔命,追逐着成功、财富与认可 👍。这种无形的压力,如同无处不在的电磁波,干扰着我们内心的平静,让我们在追逐世俗成功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 😔。霍妮指出,正是这种文化与内心的冲突,成为了神经症的温床。 例如,当今社会充斥着“成功学”的鸡血…

9 11 月, 2024 18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拨开迷雾,探寻“阿Q精神”的真谛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照亮了国民性中根深蒂固的劣根性——“阿Q精神”。然而,时至今日,对于“阿Q精神”的解读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将其简单地概括为“自欺欺人”,认为是逃避现实、掩盖自身缺陷的遮羞布;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是逆境中自我解脱、保持心理平衡的良方。那么,“阿Q精神”究竟是精神胜利法,还是自我麻醉剂?或许,我们可以从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一书中找到答案。 李中莹先生…

18 7 月, 2024 25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探寻心灵的暗黑面向 - 黑暗心理学的奥秘 黑暗心理学的定义与内涵 人性之中,往存在着一些难以言喻的阴暗面向。这便是黑暗心理学所探讨的领域。它研究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鲜为人知的心理策略和技巧,它们往具有一种微妙的操纵性质。这些心理学的"暗面"包括情感勒索、逆向心理、认知失调等,旨在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操纵技巧的本质与运作 这些心理操纵手段往运用巧妙的语言修辞和情感诱导,以达到主观的目的。比如情感勒索,通过制造负罪感、恐惧等情绪来强迫他人就范;逆向心理则是以反向的方式暗示和引导他人;认知失调则是利用人们对自身行…

9 6 月, 2024 5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孩子闭门不出,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导读 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惑:曾经与自己无话不谈的孩子,为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关闭了心扉?本文通过一位母亲在亲子公益讲座中的提问,深入探讨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沟通的难题。宋云女士,一位经验丰富的NLP讲师,用“沟通环”理论为我们揭示了孩子不愿交流的深层原因,并给出了如何培养有安全感、自信孩子的建议。 正文 儿子上初中,住校,周末才回家一次他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次我说,‘儿子,出来和你妈妈谈谈’,他就说‘妈妈,你能给我一点隐私吗?他似乎不愿意和我说话!显然,我们…

29 3 月, 2024 374点热度 阅读全文

导读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忽略了与自己的内心感受建立联系?近日,一场由网络与智慧联盟联合举办的萨提亚模型第二期课程圆满结束,萨提亚国际导师林博士为参与者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亲密关系启示。本文将探讨如何与自己的感受建立联系,从而让亲密关系更加稳固。 正文 你全身都很硬,你在保护你的状态。你可以 如果你不能和感情联系起来,你的亲密关系就会变得脆弱不成立。本站新闻——题词:9月19日下午,由网络与智慧联盟联合举办的萨提亚模型第二期课程结束,萨提亚国际导师林博士授课。你能和你的感觉联系起来吗?一位母亲说,我的孩…

17 3 月, 2024 30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卡伦·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对人类心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索,书中揭示了许多复杂、微妙的心理现象。通过理解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到人性背后的层层面纱。 无意识中的压抑与矛盾 在霍妮的分析中,一个人倾向于压制某种攻击性的冲动,以避免对其生活方式和虚假的完整性产生影响。这种压制往往是无意识的,人们并未自觉地察觉到这种行为。然而,这种压制并非总是成功的。例如,一个人可能表面上表现出非常友好和顺从,对所有的要求都一一应对,不拒绝任何人。实际上,这种表现背后隐藏的却是无尽的愤怒和敌视。这种积压…

4 2 月, 2025 20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永续成长的宝藏图》笔记 时间线:解码人生轨迹的奥秘 在《永续成长的宝藏图》这本启迪心智的佳作中,作者乔瑟夫·欧可诺和伊安·麦克德摩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时间线。这个概念犹如一把打开人类思维模式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窥探每个人独特的时间感知方式。时间线大致可分为两类:当下型和脱离当下型。当下型的人仿佛生活在永恒的现在,他们的时间线呈现由前往后连接,过去在后,未来在前。这些人往往随性而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较为模糊,常会因为突然发现截止日期临近而惊慌失措。🕰️ 反之,脱离当下型的人则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尽收眼底,…

29 1 月, 2025 12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批评的艺术:如何在维护自尊中传达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批评可以促进进步,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关系。《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深入探讨了批评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批评他人时,我们实际上在冒险,很可能伤及对方的自尊。即便出于善意,被批评者也可能因自尊受挫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唱反调。因此,直接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疏远同事、朋友和亲人。在社交场合,人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读错字、记错职务名称等。此时,我们不应大肆宣扬,将本可忽视的小过失推到聚光灯下…

25 1 月, 2025 151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桥梁,其魔力愈发令人着迷。《语言的魔力》一书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语言奥秘的大门。作者迪尔茨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带领我们穿梭于语言的迷宫,探索思维与表达的奥秘。 书中提到的"回应术模式"如同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语言情境。这十四种模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预系统,可以用来质疑限制性信念,或接受鼓舞性信念。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比如一位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沮丧。此时,…

15 1 月, 2025 137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