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探寻焦虑的幽微之径 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神经症人格焦虑的根源并非仅仅源于现实冲突,而更多地来自于内心深处潜藏的敌意。这种敌意如同幽灵般萦绕心头,将个体囚禁于无尽的焦虑循环之中。追本溯源,童年环境的阴霾成为滋生这种敌意的温床。缺乏真正的温暖与爱,如同沙漠中干涸的土地,令幼小的心灵无法汲取成长的养分。父母的过度溺爱、喜怒无常、干涉子女的独立性等行为,如同荆棘般刺痛着孩子敏感的神经,将敌意悄然种下。 更令人忧虑的是,父母自身的神经质特质,如同遗传密码般,将焦虑传递给下一代。他们将自身对爱的渴求投射到孩…

12 1 月, 2025 112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童年阴影下的自我认知与应对策略 在《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成年后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许多人因童年的负面经历而形成了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导致自我贬低、羞耻感和难以接受赞美等问题。据统计,约有45%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倾向 🧐。 书中提到了三种常见的应对策略:顺从、回避和过度补偿。顺从型人格往以他人需求为导向,牺牲自我来获得安全感。根据一项调查,有62%的"讨好型"人格背后都有童年创伤经历 😔。回避型人格倾向于逃避问题和情感,可能通过过度娱乐…

29 10 月, 2024 211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内在小孩与内在审判者的关系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被忽视、被伤害的内在小孩。这个内在小孩渴望被关爱、被理解、被接纳。然而,由于童年经历的种创伤,我们内心也形成了一个严厉的内在审判者。内在审判者就像一个苛刻的法官,时刻审视着内在小孩的一言一行,给予严厉的评判和惩罚。 内在小孩与内在审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被虐待的孩子与虐待他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内在小孩渴望得到内在审判者的认可和爱,但内在审判者却总是以苛刻的态度对待内在小孩。这种扭曲的关系,导致我们在成年后的生活中,一次重复着自我…

31 7 月, 2024 26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爱情中的无意识逻辑与情感挣扎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伦·霍妮所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借用现代案例与数据,解剖内心纷争的复杂性。每一个人都拥有期望被认可的潜在渴望,然而霍妮强调,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冲突正是阻碍幸福的主要原因。在她的研究中,许多案例显示,人的软弱无助和对爱情的依赖,往往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比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有超过40%的人在感到孤独时会积极寻求浪漫关系,从而试图填补内心空虚[1]。 这些情感上的复杂逻辑常常伴随着自我否定。霍妮提到的病例…

6 2 月, 2025 177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一、语言与免疫系统 语言如同一种神奇的魔力,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指出身体的免疫系统致力于维持生理身份的完整性,而类似地,我们的信念系统则关乎心理和精神的身份与使命。现代社会中,据调查🎯,约 70%的心理疾病与不良的信念和思维方式有关😔。例如,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长期处于焦虑和自我否定的思维中,容易导致心理免疫系统的失衡。 像回应术这样的技术,宛如为我们的信念系统接种疫苗,帮助我们抵御限制性信念和思想病毒。它通过将这些负面因素与积极的价值观、…

22 12 月, 2024 162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自然嬗变 沐浴在文字的暖阳下,我翻开了这本名为《语言的魔力》的书,它是由(美) 迪尔茨著,谭洪岗译,书中的智慧如春日的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信念并非一成不变的顽石,而是如四季更迭般,经历着萌芽、生长、成熟到最终凋零的自然循环。 我们常常误以为,改变信念如同逆流而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意志力。然而,作者却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建立和放弃信念的过程。我们每日都在与外界互动,吸收新的信息,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而重塑着我们的信念体系。困难之处在于,当我们试…

2 12 月, 2024 116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自我认知与力量源泉 在《重塑心灵》一书中,李中莹先生以连体婴儿的比喻,巧妙地阐述了“我”与“自己”的关系。他指出,“我”常常自以为是,而忽视了“自己”的力量。这种忽视,如同一个残缺的个体,依赖于另一个健全的部分才能行走。👭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根据一项心理学研究,约有70%的人在自我评价时,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高估他人的成就。这种自我否定的态度,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李中莹进一步指出,“我”与“自己”的和谐共处,是实现个人潜能的关键。他强调,“我”虽然不够…

27 10 月, 2024 165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内在审判者的起源与影响 在《0次与10000次》这本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内在审判者”这一概念。这种内在的声音,犹如一位严苛的法官,时常在我们心中审判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感受。📚 书中提到,内在审判者的声音往源自于我们童年的经历。父母、兄弟姐妹、老师或同学的言行,可能会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自我怀疑和贬低的种子。这些声音随着我们成长,逐渐内化为我们自己的声音,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正如书中所述:“没有人一出生就会拒绝自己,是别人…

19 10 月, 2024 287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读书笔记:探索信念的力量与重构 信念的深层结构与影响 在《语言的魔力》这本书中,迪尔茨通过精妙的文字与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信念在我们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信念不仅是我们对世界的评估与判断,更是我们行为、思想和言语的深层结构。信念通过联结我们的体验与价值观,影响我们对现实的体验与解释。信念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动机,还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 在书中,迪尔茨指出,信念的力量不仅限于我们的心理层面,还深入到我们的生理层面。信念通过边缘系统和中脑的视丘下部,调节我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影响我们的基本生理功能…

6 10 月, 2024 225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信念与价值的交响曲 🎶 信念的灌输:成长的隐形力量 🌱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上,信念如同无形的画笔,细腻地描绘着他们的内心世界。父母、长辈、老师——这些生活中的重要角色,通过语言和行为,把各种信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心灵。正如李中莹在《重塑心灵》中所述,信念的灌输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直接的语言灌输,二是通过行为示范。孩子们在观察和模仿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念体系。 然而,信念并非总是无懈可击的。一个母亲教导女儿,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上进心,女儿也因此选择了一个事业心强的伴侣。十年后,这段关系却因男子过于专…

24 9 月, 2024 235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