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理学》笔记 一、软磨硬泡的艺术与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软磨硬泡有时能成为达成目的的一种策略😜。然而,这并非是盲目地坚持和纠缠,而是需要巧妙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就像在商业谈判中,一方为了争取更有利的合作条件,可能会持续与对方沟通,展现出坚定的决心。据统计📊,有近 40%的成功合作案例,都是在一方的软磨硬泡下最终达成的。但这期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急躁与发火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同时,时间是软磨硬泡者最强有力的武器,在漫长的等待中,只有静下心、沉住气,才能等到机会。就如同一位创业者,为了获得投资,与多位投…

4 1 月, 2025 13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内在审判者的低语 在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内在审判者”这一心理意象,它如同一个隐形的裁判,时刻审视着我们的行为,并以苛刻的标准评判着我们的人生。书中提到的三种内在审判者类型——对成就要求过高的、对情感要求过高的以及惩罚性的,如同三道枷锁,将我们牢牢禁锢在自我怀疑和焦虑的牢笼之中。 书中的案例如同明镜,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影子。卡洛斯的女友弗兰兹,一个看似乐观开朗的女孩,却因为对情感要求过高的内在审判者的驱使,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压抑着自己的需求,最终陷入自我牺牲的泥潭。而深…

18 7 月, 2024 24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软磨硬泡:坚持不懈的爱情策略 在《沟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刘艳华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爱情故事。阳和他的娇小女友面临着来自父母的强烈反对,这对恋人却以非凡的韧性和智慧,展开了一场长达六年的"软磨硬泡"战役。这个故事不仅触动人心,更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宝贵启示。 阳阳的父母对儿子的择偶标准有着固执的坚持,他们希望儿子能找一个高挑的女孩,以改良家族基因。然而,阳阳的选择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面对父母的坚决反对,甚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阳阳并没有选择正面冲突或妥协分手,而是采取了一种看似消…

22 12 月, 2024 114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的自然嬗变 沐浴在文字的暖阳下,我翻开了这本名为《语言的魔力》的书,它是由(美) 迪尔茨著,谭洪岗译,书中的智慧如春日的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信念并非一成不变的顽石,而是如四季更迭般,经历着萌芽、生长、成熟到最终凋零的自然循环。 我们常常误以为,改变信念如同逆流而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意志力。然而,作者却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建立和放弃信念的过程。我们每日都在与外界互动,吸收新的信息,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而重塑着我们的信念体系。困难之处在于,当我们试…

2 12 月, 2024 116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症人格》笔记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美国〕卡伦·霍尼”深入剖析神经症根源和表现的经典之作。下面根据书中的内容和现代案例,结合数据和现实,进行详细的探讨。 神经症人格的内在冲突 霍尼指出,神经症人格的核心在于内心深处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往往在个体童年时期便已埋下伏笔。许多神经症的患者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不过是内在问题的外化。根据研究数据,美国心理协会指出,约有18.1%的美国成年人每年被焦虑症困扰,而这些焦虑症常常通过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神经症患者往往无…

30 11 月, 2024 131点热度 阅读全文

《0与10000次》笔记 顺从与回避:生活中的无形枷锁与逃避之路 在《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应对方式:顺从和回避。这两种行为模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截然不同,但都源自于对负面情绪的恐惧,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通过细致入微的案例分析,作者揭示了这些行为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以及它们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 艾尔克和卡特娅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现代职场母亲所面临的双重压力。艾尔克忙碌的生活看似是顺从的表现,但实际上只是社会结构性问题的缩影。相比之下,卡特娅额外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责任…

27 11 月, 2024 142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在爱情的迷宫中探寻自我与他人的平衡 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困境。书中描绘了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过度顺从、忽视自我需求的状况,引发了我对爱"与"自我"平衡的深入思考。 在这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我们常常听到"要做真实的自己"的呼声。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了维关系,许多人选择了顺从。他们将伴侣的需求置于自身之上,甚至做出违背内心的事。据调查显示,有高达78%的人曾为讨好伴侣而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种行为背后,是对失去关系的恐惧,以及对爱的渴望。…

18 11 月, 2024 164点热度 阅读全文

破除禁锢:从限制性信念到无限潜能 在《复制卓越的艺术》一书中,作者雷子先生以其犀利的洞察力,剖析了限制性信念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阻碍。他指出,这些根植于童年经历、社会环境的负面信念,如同无形的枷锁,禁锢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深陷“我不行”、“不可能”、“我不配”的泥潭,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书中着重探讨了三种常见的“破坏性信念”:没有能力、没有可能、没有资格。这些信念如同潜藏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着我们迈向卓越。针对“没有能力”的无力感,雷子先生鼓励我们转变思维模式,将“我不会”转换为“我可以学”,并通过“能力的五…

31 10 月, 2024 15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童年阴影下的自我认知与应对策略 在《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成年后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许多人因童年的负面经历而形成了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导致自我贬低、羞耻感和难以接受赞美等问题。据统计,约有45%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倾向 🧐。 书中提到了三种常见的应对策略:顺从、回避和过度补偿。顺从型人格往以他人需求为导向,牺牲自我来获得安全感。根据一项调查,有62%的"讨好型"人格背后都有童年创伤经历 😔。回避型人格倾向于逃避问题和情感,可能通过过度娱乐…

29 10 月, 2024 212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内在审判者的破坏性影响及其根源探析 内在审判者,尤其是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有着极其深远的负面影响。它如同一位严厉的批评者,不断在我们内心低语,让我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丑陋不堪、愚笨无能。这种自我贬低的思维模式最终会导致一个人认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爱,进而产生对自己的羞耻感和厌恶感。有趣的是,这种破坏性的自我认知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受虐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虐待"并不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身体或性虐待。事实上,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都可能在儿童心灵上留下深…

20 7 月, 2024 243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