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悲观:遗传与自我调节的力量 导读 心理学家揭示,快乐与悲观的态度,有一半是由遗传决定的。然而,在抑郁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我们并非完全无助。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变量的控制,去塑造一个更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以此对抗现代生活中的心理压力。 正文 如果你出生于1910年,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小于1%如果你出生于1950年,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3%如果你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你一生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7%了;如果你出生在2000年,你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人类的杀手,占自杀人数的70…

18 3 月, 2024 23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灵之桥——探索两性沟通的奥秘 在人类情感的宏伟长河中,两性沟通犹如一座横跨两岸的心灵之桥。它不仅承载着情感的交流,更是理解与共鸣的纽带。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桥梁的结构,探寻其精妙之处。 性别差异:阴阳合璧,各展风华 自古以来,男女之间的差异便如同天地间的阴阳,相辅相成。男子如山,沉稳而有力;女子似水,温柔且细腻。在沟通的方式上,男子往往直抒胸臆,女子则善于委婉含蓄。了解这些差异,方能在交流中游刃有余,避免误会的产生。 倾听与尊重:以耳聆听,以心感悟 沟通之道,首在于听。真正的倾听,不仅是耳朵的功能,更是心灵的…

10 3 月, 2024 317点热度 阅读全文

聪明女人必知的男人心理学 在千帆过尽的人间烟火中,男女之间的相知相守,如同琴瑟和鸣,需要彼此的悉心调谐。聪明的女人,如同庭院深深的梨花带雨,她们懂得以智慧之眼洞察男人心理的奥秘。以下是她们必知的几个要点: 尊重情绪表达方式 世间男子,多情而深沉,他们的情感宛如潜行的巨龙,不轻易展露。有时选择沉默或独处,如同静水流深,是他们处理情绪的方式。聪明的女人,宜如春风化雨,给予理解和空间,而不是逼迫其言语。 维护自尊心 男儿当自强,自尊如同他们的脊梁。在众人面前,一句无心的指责,如同利剑穿心,足以让他们的尊严受损。聪明的女人…

10 3 月, 2024 44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出家人为何也需心理疗愈 在繁华尘世中,我们常因种种烦恼而追求心灵的安宁,然而谁曾想到,出家人也有其内心的困惑。黄启团所著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述及一位叫了尘的出家人,她在几座寺庙之间辗转,苦苦寻求内心的宁静,却始终难以与其他师父和睦相处。 当她在课堂上向作者展示她的内心世界时,我们得以窥见人类行为模式的复杂。了尘总是逃避问题,从童年起,这种逃避就成了她的生活模式。举目无亲的她,总在寻找外界的解救,而最终站在舞台上,她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除了自我内省,谁能给予她真正的解脱…

30 1 月, 2025 108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读书笔记 语言的魔力在于换框 语言的魔力在于换框。换框是一种将问题重新定义、重新表述的方法。通过换框,我们可以将问题从负面的角度转换为正面的角度,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换框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 意图:将注意力从问题本身转移到问题背后的正面意图。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意图,比如渴望安全、爱、关怀、尊重等。找出问题行为背后的正面意图,有助于从问题框架转向结果框架。 重新定义:用意思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新词语替代原有的陈述或总结。比如将"担心太贵"重新定义为"关心是否负担得起"。这样做可以开启思考和互动的…

10 8 月, 2024 294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读书笔记:换框的艺术 语言的魔力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也是思维的工具。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然而,语言的力量远不止于此。正如《语言的魔力》一书所揭示的,语言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换框的艺术 换框是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将一个问题或情境置于不同的背景框架或情境下,从而改变其意义。就像一幅画,根据画框的大小和形状,我们会对画面内容有不同的感知。同样的,我们对一个问题或情境的理解,也取决于我们所采用的心理框架。 换框的技巧 换框的…

1 8 月, 2024 524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内心深处的童年回声:与受伤的内在小孩重逢 在《0次与10000次》这本深邃而富有洞察力的著作中,作者吉塔·雅各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小小的自我"。这个概念犹如一面魔镜,照映出我们成年后仍在重复的童年创伤模式。雅各布巧妙地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铺设了一条通往自我疗愈的康庄大道。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内心深处那个脆弱的声音。根据最新的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约有 45% 的成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童年创伤的影响 🧠。这些数据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残酷…

11 2 月, 2025 178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心灵迷宫中的顺从者:探寻内心冲突的根源 在卡伦·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中,作者以犀利的洞察力剖析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特别是那些被称为"顺从型"的个体。这些人仿佛被困在一个精心编织的心理迷宫中,其行为模式和内心冲突如同一幅精妙的画作,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顺从型个体的特征犹如一首精心谱写的交响乐,其中包含了仁慈、怜悯、爱、慷慨、大方和谦逊等美德。然而,这些表面的和谐下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的内心世界。根据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数据显示,约有25%的成年人具有明显的顺从型人格特征 🧠。这些人往…

4 2 月, 2025 19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构建的迷宫:框架的陷阱 在迪尔茨的《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他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语言如同魔法般的力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更能构建思维的框架,引导人们的认知方向。书中班德勒与听众的互动,宛如一出精心设计的舞台剧,将语言的魔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班德勒构建了一个以“问题框架”为核心的迷宫,他如同迷宫的建造者,熟练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将试图帮助他的听众引入歧途。他不断地变换着框架的尺寸和角度,时而放大问题,渲染危机的紧迫感,时而又将矛头指向质疑者,将他们的善意曲解为恶意,将他们的帮助贬低为攻击。 书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31 1 月, 2025 124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逃避与面对:寻找内心的伊甸园 在阅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这本书时,我被作者黄启团通过了尘的故事所传达的深刻道理所触动。了尘,一个在世俗与寺院间不断逃避的女子,她的经历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逃避倾向。🌿 逃避,似乎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本能反应,但正如书中所言,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书中提到,了尘从小到大,每当遇到困难或批评,她总是选择逃避。这种行为模式不仅没有让她找到内心的平静,反而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

31 1 月, 2025 1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