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升级:破解生活困境的心灵密钥 导读 在不断的努力与尝试中,你是否曾感到困惑,为何生活依旧没有改变?《生命软件》课程为你揭示了信念的力量。9月3日的课程中,心理作家黄其团先生与导师纪老师,通过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如何觉知并摆脱束缚我们的“信念病毒”,从而在生活、婚姻、亲子关系中实现心灵的升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心灵的启示之旅,探寻真正改变生活的密钥。 正文 导读:我们一直相信行动会带来改变。但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这令人沮丧: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什么都没改变。真正改变生活的力量是什么?其实是你的“信念”在9月3日《升…

24 3 月, 2024 229点热度 阅读全文

九型人格:破解吃力不讨好的沟通密码 导读 2015年的一场人格沙龙,揭示了九型人格理论在个人成长和企业管理中的巨大魅力。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本文探讨了为何我们总是重复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并指出了九型人格在解决这一困境中的关键作用。 正文 2015年4月10日晚,虽然下着雨,但大家还是满怀热情地聚集在智慧银行总部为什么?原来,在这里,由净和智慧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人格沙龙《如何自我提升与识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主讲人是九人格导师协会秘书长李先生李老师跟随先生学习九种人格多年,对九种人格有很深的研究和见解他在昨晚的沙…

20 3 月, 2024 27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心灵迷宫:探索神经症患者的内在矛盾 在这本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所著的《我们内心的冲突》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神经症患者复杂的心理世界。霍妮的观点如同一缕清新的微风,吹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阴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内心深处的窗户。 神经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宛如一座迷宫,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霍妮认为,这些冲突并非源于弗洛伊德所假设的单一因素,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她指出,神经症患者的愿望是碎裂的、对立的,这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目标的追求中。这种内心的分裂状…

18 1 月, 2025 12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展示与恻隐之心的力量 在人际交往的初始阶段,展示自我价值至关重要。我们的社交吸引力直接取决于我们能为他人提供的价值。然而,提升内在价值才是根本。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在人群中受欢迎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价值。" 有趣的是,展示脆弱一面反而可能激发他人的同情心。波斯太子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面对死亡威胁,他巧妙地利用倭马亚王的恻隐之心,最终保全性命。这启示我们,适时表现出脆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交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过分强势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书中指出:"最吃亏的就是那些明明实…

18 12 月, 2024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在爱情的迷宫中探寻自我与他人的平衡 吉塔·雅各布的《0次与10000次》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困境。书中描绘了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过度顺从、忽视自我需求的状况,引发了我对爱"与"自我"平衡的深入思考。 在这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我们常常听到"要做真实的自己"的呼声。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了维关系,许多人选择了顺从。他们将伴侣的需求置于自身之上,甚至做出违背内心的事。据调查显示,有高达78%的人曾为讨好伴侣而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种行为背后,是对失去关系的恐惧,以及对爱的渴望。…

18 11 月, 2024 167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笔记 童年阴影下的自我认知与应对策略 在《0次与10000次》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成年后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许多人因童年的负面经历而形成了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导致自我贬低、羞耻感和难以接受赞美等问题。据统计,约有45%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倾向 🧐。 书中提到了三种常见的应对策略:顺从、回避和过度补偿。顺从型人格往以他人需求为导向,牺牲自我来获得安全感。根据一项调查,有62%的"讨好型"人格背后都有童年创伤经历 😔。回避型人格倾向于逃避问题和情感,可能通过过度娱乐…

29 10 月, 2024 215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从众心理:群体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句古语形象地描述了从众心理的力量。从众心理指人们在受到他人或群体行为影响后,不自觉地改变自我,做出符合大众的选择。犹如羊群 🐑 般,只要有一只羊率先行动,其余的羊便会跟随。 亚克力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心理,以写字楼内实力雄厚的公司为榜样 🏆,引导其他公司产生从众心理,最终促成交易。从众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过马路时跟随他人闯红灯 🚥,购买畅销商品等。精明的营销人员往会挖掘并利用这一心理,制造"畅销"的假象,诱使消费者蜂拥而至。然而,我们应当保持独…

9 8 月, 2024 244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走入内心世界的审判者 《0次与10000次》是一本以独特视角探讨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心理学作品,由德国的吉塔·雅各布所著,蔡清雨翻译。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因特定的家庭环境或社会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对自身和他人高度要求的内在审判者。这个内在审判者不只是对成就和成功有所诉求,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个人在情感交流和社会角色中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 在一个典型的故事中,作者描述了马丁将自己的一半大衣分给乞丐的情景。这一简单的行为透露出一种深切的社会性责任感和无私精神…

20 7 月, 2024 256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一、自我认知的启示 在《0次与10000次》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困扰的情况,比如行为笨拙、矛盾或特别夸张,事情过后,又对自己当时的行为方式感到尴尬,甚至羞愧。这种感觉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同样的死胡同?🤔 诺拉、佩特拉和拉斯莫斯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情况的具体表现。他们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行为方式。诺拉在感到压力时,会封闭自我,埋头进入工作中。佩特拉则是努力地做所有事,试图讨好每一个人。而拉斯莫斯在和朋友们出去时,就…

8 7 月, 2024 28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探秘情绪背后的秘密:萨提亚冰山理论解读 导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所左右,而很少深入挖掘这些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以一位母亲的故事为引子,通过林文才博士的萨提亚冰山理论,揭示了情绪背后的复杂内涵,并指导我们如何通过探索自我,实现个人成长和关系的和谐。 正文 01 你的情绪背后隐藏着什么? 一位母亲在课堂上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买了一些绘本给孩子们学习,但孩子们却不愿意打开。 有一次,她气得当着孩子的面把图画书撕了扔到他身上。 这件事发生后,她感到非常愧疚。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愤怒…

27 3 月, 2024 489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