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创意写作的七步奥秘 洞见灵感的源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捕捉灵感的火花,激发创意的泉源,无疑是每个文艺创作者都在追求的目标。麦肯锡七步成诗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一起探寻创意写作的奥秘。 首先,我们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朵花的绽放、一缕阳光的温暖、一个孩子的笑容,都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源泉。我们要学会用心聆听,用心感受,用心体悟生活的美好。 其次,我们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隐喻和象征。一杯热茶,可以代表温暖和慰藉;一片落叶,可以象征生命的轮回。我们要学会从表象中寻找内在的意义,从…

8 7 月, 2024 26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复制卓越的艺术》笔记 提升动力:从价值改变出发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遇到动力不足的困扰。如何有效提升行动力?《复制卓越的艺术》的作者雷子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而精妙的答案——改变价值。从改变我们的价值入手,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提升内心的动力。 首先,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扩展、展望和细化隐藏价值,我们将开启新的视野。无论是玩魔方还是学习思维导图,新的价值在不经意间闪现。例如,魔方从一个玩具变成培训辅助工具,而对未来的展望推动了我们不断尝试新技能。 其次,自他交换的方法让我们站在他人和社会的角度,看到更深远的影响。…

1 11 月, 2024 184点热度 阅读全文

管理象征论的诗意探讨 🌟 管理象征论的本质 ✨ 管理象征论(symbolic view of management)如同一幅抽象画,管理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而非实际的操控者。管理者的影响力被认为是有限的,组织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那些不可控的因素,如经济波动、技术革新、市场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等。管理者所能掌控的,往只是象征性的成果,而非实质性的组织绩效。 不可控因素的力量 🌪️ 在管理象征论的视角下,组织的命运如同一叶扁舟,漂浮在不可预测的风浪之中。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动荡以及政策的调…

16 7 月, 2024 3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重塑心灵》笔记 改变情感的艺术:内感觉经验调整 在书中,李中莹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改变内感觉经验的场景。随着音箱的推远,声音渐渐消失,而隐约的旋律将内心填满。这一派宁静的画面,正象征着在烦躁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内心的那份安宁。当辅导者引导受导者调整内感觉的大小、位置、形状和颜色时,可以通过比喻和联想,逐步将内在的负面情绪转化为令人舒适的感受,这种方式不仅新奇,而且充满艺术气息。 这样一个改变感受形状与质量的过程,仿佛是一名雕刻大师在打磨一块粗糙的大理石,最终将其化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而这种方式在现代心理治疗中…

10 2 月, 2025 165点热度 阅读全文

《NLP实践指南》笔记 理解与行动的交响曲 在《NLP实践指南》中,哈瑞·阿德尔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与思维的复杂交响曲。他提出,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如同交响乐中的不同乐器,各自独特却又和谐共鸣。例如,书中提到的“行动者”个性,这类人倾向于在未完全了解情况前就采取行动,他们的话语中常带有“做”、“行动”等词汇。🎻 这种个性的人往往在别人还在犹豫时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参与研讨会、志愿活动,甚至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都毫不犹豫。这种行为模式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也在商业世界中屡见不鲜。比如,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创新者,…

8 2 月, 2025 169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书笔记 逃避与妥协:对抗失衡的心灵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冲突,这不仅仅限于外部的纷争,更重要的则是内心的战斗。《我们内心的冲突》揭示了一个主题:一些人如何在感受到他人的不满或争论时选择逃避并妥协。霍妮笔下,这些人习惯于无怨无悔地将主导地位拱手让人,把自己置于“大局之外”的位置。 霍妮指出,逃避并不是智慧的象征,而是一种自我压抑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逃避行为源自对失败和冲突的恐惧,他们宁愿让步,也不愿直面挑战。这种行为造成了他们对快乐的苛刻限制。例如,一项2022年的研究发现,约70…

2 2 月, 2025 218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次》笔记 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的对比 在《0次与10次》一书中,吉塔·雅各布通过深入的心理分析,揭示了成人自我与有害部分之间的显著差异。成人自我是成熟、理智的象征,能够全面感知并满足自身与他人的需求,如同一位智者在平衡木上优雅行走。🌟 然而,有害部分则如同未驯服的野兽,只顾自我欲望的满足,忽视甚至践踏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不仅幼稚,更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书中通过表2-1详细列出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光明与阴影。 极端性格的现实与虚构 第三章中,作者通过电影和小说中的极端性格…

21 1 月, 2025 221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原生家庭对个体心态的影响 书中的第一段探讨了郭时蕾的童年故事,从小在忙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因为工作繁重而无暇关注她,于是她变得格外懂事,常常主动找事做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当作者通过戏剧化的手法让郭时蕾目睹“包袱满身”的父母形象时,她顿时泪如泉涌,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内在模式。 这种求得心安的行为其实源于她无法眼睁睁看着父母劳累,于是背上了不属于自己的重担。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根据一项来自哈佛心理学研究中心的调查,约有30%的成年人在童年时期因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自我牺牲的倾…

21 1 月, 2025 22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想事成的艺术》笔记 点火仪式中的独立体验 雨后的宁静森林中,银色的月光洒落在晨曦般的树影间。独自行走的仪式开始了。那火焰犹如崭新的生活抉择,既危险又充满希望,正如每个微小的心愿在心田点燃之时。围绕火堆的气氛安静得出奇,篝火的热度仿佛能将灵魂中的惰性烧尽。佩奇为参与者点火,并向我们缓缓诉说着:“今晚,你们将每个人独自体验火中行走,勇气和意志将会是你们的指引。”当火焰的炽热气息扑面而来,我感到一阵心悸,但内心的声音坚定地告诉自己:“你可以做到!”这一刻,于任何我曾经作出的选择相比,显得尤为珍贵与独特。 在这经典的夜…

29 11 月, 2024 14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复制卓越的艺术》笔记 角色预设—从心态到行动的双重支持 当我捧起雷子的《复制卓越的艺术》,心头漾起一股独特的艺术气息。这本书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干裂的心田,使我思考如何通过角色预设来实现个人成长。雷子通过自身的经验,生动描绘了如何通过心态与行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卓越之境。 他以“学霸”的定位为例,展示了角色预设如何推动行为转变。随着角色的确定,如“学霸”一般,每一步的努力皆得以倍增。他描述道,昔日阅读一本书需要长达半月的时间,如今,只需两个小时左右便可完成,并且能熟练地制作导图笔记。此刻,如若看见,他手中的书页翻动…

13 11 月, 2024 168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