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读书笔记 逃避与面对:自我发展的两难选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安,甚至有时会让我们感到无助和软弱。然而,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的应对策略往会决定我们的成长方向和人生轨迹。🌈 在《0次与10000次》这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两种常见应对策略:逃避和面对。逃避策略包括所有能让人麻醉自我、分散注意力的形式,比如沉迷各种社交媒体、饮食无度或过度运动等。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暂时回避不愉快的情况,但当它阻碍了我们…

13 8 月, 2024 209点热度 阅读全文

信念升级:破解生活困境的心灵密钥 导读 在不断的努力与尝试中,你是否曾感到困惑,为何生活依旧没有改变?《生命软件》课程为你揭示了信念的力量。9月3日的课程中,心理作家黄其团先生与导师纪老师,通过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如何觉知并摆脱束缚我们的“信念病毒”,从而在生活、婚姻、亲子关系中实现心灵的升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心灵的启示之旅,探寻真正改变生活的密钥。 正文 导读:我们一直相信行动会带来改变。但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这令人沮丧: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什么都没改变。真正改变生活的力量是什么?其实是你的“信念”在9月3日《升…

24 3 月, 2024 228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逃避与面对:寻找内心的伊甸园 在阅读《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这本书时,我被作者黄启团通过了尘的故事所传达的深刻道理所触动。了尘,一个在世俗与寺院间不断逃避的女子,她的经历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逃避倾向。🌿 逃避,似乎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本能反应,但正如书中所言,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书中提到,了尘从小到大,每当遇到困难或批评,她总是选择逃避。这种行为模式不仅没有让她找到内心的平静,反而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

31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原生家庭对个体心态的影响 书中的第一段探讨了郭时蕾的童年故事,从小在忙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因为工作繁重而无暇关注她,于是她变得格外懂事,常常主动找事做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当作者通过戏剧化的手法让郭时蕾目睹“包袱满身”的父母形象时,她顿时泪如泉涌,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内在模式。 这种求得心安的行为其实源于她无法眼睁睁看着父母劳累,于是背上了不属于自己的重担。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根据一项来自哈佛心理学研究中心的调查,约有30%的成年人在童年时期因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自我牺牲的倾…

21 1 月, 2025 230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神经症人格的焦虑表现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卡伦·霍尼深入探讨了神经症人格的焦虑表现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她指出,神经症患者往往表现出一种对特定情境的过度反应,如频繁的小便、火车上的眩晕呕吐,以及夜间盗汗等,这些症状通常并无生理上的原因。例如,一个年轻女性在青春期前饱受焦虑之苦,特别是对强盗的恐惧。她通过自觉的决定,独自睡在阁楼或无人居住的空宅中,以此来战胜内心的恐惧。然而,尽管她成功地消除了对强盗的恐惧,但焦虑的其他后果并未消除,如孤僻内向、羞怯胆小等性格特征依然存在。这…

30 12 月, 2024 110点热度 阅读全文

现代人逃避焦虑的万般姿态 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现代人神经症人格的根源——焦虑。身处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焦虑如同无形的网,将我们牢牢困住。我们竭尽全力想要挣脱,却往往深陷其中,不得解脱。书中对于逃避焦虑的四种方式的深刻剖析,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焦虑面前的种种挣扎与无力。 合理化焦虑,是将内心深处的不安,伪装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像过度焦虑的母亲,将自己的过度担忧,归咎于孩子的脆弱,将焦虑转化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否认焦虑,则是将焦虑彻底屏蔽在意识之外,仿佛只要看不见,便不存在。然而,焦虑如同…

20 12 月, 2024 114点热度 阅读全文

《0次与10次》笔记 逃避与麻痹: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策略 在现代社会中,逃避和麻痹负面情绪已成为许多人应对压力和挑战的常见策略。例如,根据一项调查,🍷酒精消费在压力高峰期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工作截止日期临近或个人关系紧张时。这种行为不仅限于成年人,青少年也通过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例如,罗伯特,一个腼腆的男人,通过网络上的匿名关系来避免可能的拒绝,这种“绕道走”的策略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样,弗里多,一个大学新生,通过远离课堂和考试来逃避可能的失败,这种行为在学术压力下尤为常见。 抱怨与自我放弃:消…

16 12 月, 2024 11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笔记 焦虑与恐惧的微妙差别 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卡伦·霍尼深入探讨了焦虑与恐惧之间的微妙差别。她指出,尽管两者都是对危险的情绪反应,但焦虑往往是对想象中的或不相称的危险的反应,而恐惧则是对实际存在的危险做出的恰当反应。例如,一个母亲因为孩子轻微的感冒而过度担忧,这种反应被定义为焦虑;而当孩子确实患有严重疾病时,母亲的担忧则被视为恐惧。这种区分不仅揭示了情绪反应的本质,也为理解神经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文化背景下的焦虑解读 霍尼进一步探讨了文化背景对焦虑理解的影响。她提…

13 12 月, 2024 135点热度 阅读全文

现代社会焦虑的文化根源 翻开《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娓娓道来。不同于弗洛伊德将神经症归因于个人本能的压抑,霍尼则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她认为,现代社会充斥着竞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如同无形的牢笼,将人们禁锢其中,无形中滋生了焦虑、不安等情绪。 高速发展的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活的节奏和压力。人们疲于奔命,追逐着物质的满足和社会认可,却常常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社交媒体上光鲜亮丽的生…

5 11 月, 2024 138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读书笔记 五感与内省:两种幸福的探讨 在《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黄启团带我们探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幸福源泉。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追求,从外在的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中获取短暂的满足。尽管这类追求能够提供即时的愉悦,但其本质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庞大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正如《2019年中国家庭幸福感报告》中提到,高收入家庭幸福指数与低收入家庭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单纯的物质满足无法长久维系幸福感。而另一种幸福则源自对内在世界的探求,通过内省和对心灵…

7 2 月, 2025 113点热度 阅读全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