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道德的迷思 -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测验 道德的迷思与探寻 🌟 人生路漫,充满了道德的迷思与困惑。我们时常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该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判断呢?这便是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所创立的"两难故事测验"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这个测验包含了九个充满道德冲突的两难故事,如"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旨在考察被试者在面临两难抉择时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思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年龄和成熟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的。通过仔细分析被试者的回答,他将道德观念划分为30个不同的维度,如是非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14 6 月, 2024 223点热度 阅读全文

探寻心灵的暗黑面向 - 黑暗心理学的奥秘 黑暗心理学的定义与内涵 人性之中,往存在着一些难以言喻的阴暗面向。这便是黑暗心理学所探讨的领域。它研究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鲜为人知的心理策略和技巧,它们往具有一种微妙的操纵性质。这些心理学的"暗面"包括情感勒索、逆向心理、认知失调等,旨在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操纵技巧的本质与运作 这些心理操纵手段往运用巧妙的语言修辞和情感诱导,以达到主观的目的。比如情感勒索,通过制造负罪感、恐惧等情绪来强迫他人就范;逆向心理则是以反向的方式暗示和引导他人;认知失调则是利用人们对自身行…

9 6 月, 2024 526点热度 阅读全文

哲学心理学:探索心灵深处的奥秘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心灵的探索从未停歇。哲学心理学,这一跨越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便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对心灵、意识、认知和行为的深入剖析,更是对人类理性与情感的深刻洞察。 意识的迷宫 在哲学心理学的殿堂中,意识本质的问题宛如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哲学家们试图解开意识之谜,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无不体现了对意识深层结构的探求。意识,这个心灵的火焰,照亮了人类认识自我的道路,也映射出宇宙万物的奥秘。 认知的翅膀 认知过程,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带领我们翱翔在…

10 3 月, 2024 319点热度 阅读全文

借与不借,道德困境的破解之路 导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借钱的难题。拒绝,似乎显得无情;借出,又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本文通过一位学员在“大成智能辅导”课程中的心路历程,探讨了如何破解这种道德困境,并指出了自我信念对于决策的重要影响。 正文 快到年底了,很多人都找我借钱,这让我很苦恼!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必须制定预算,算出今年有人要向我借多少钱。 不过借也没关系,不借也没关系。 如果借了,我就觉得自己白给别人打工了。 但如果我不借,我就觉得我错了,我帮不了别人,我不是一个好人。 ” 如果是你,你会如…

21 3 月, 2024 25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道德罗盘 在探索心灵深处的奥秘,挖掘人类行为背后心理活动的脉络时,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者如同行走在知识的海洋中,手握道德的罗盘,指引着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偏差。以下便是那些不可忽视的原则,它们如同星辰,照亮了研究的征途。 尊重个体:立人于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夫子昔日的教诲,亦是今日健康心理学研究中铁律般的原则。尊重参与者的尊严和权益,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伦理的底线。每位走进实验室的志愿者,都应被视作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知情同意和隐私权是研究者必须守护的圣火。 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工欲善其事,…

17 3 月, 2024 234点热度 阅读全文

根源:探寻焦虑的幽微之径 卡伦·霍尼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神经症人格焦虑的根源并非仅仅源于现实冲突,而更多地来自于内心深处潜藏的敌意。这种敌意如同幽灵般萦绕心头,将个体囚禁于无尽的焦虑循环之中。追本溯源,童年环境的阴霾成为滋生这种敌意的温床。缺乏真正的温暖与爱,如同沙漠中干涸的土地,令幼小的心灵无法汲取成长的养分。父母的过度溺爱、喜怒无常、干涉子女的独立性等行为,如同荆棘般刺痛着孩子敏感的神经,将敌意悄然种下。 更令人忧虑的是,父母自身的神经质特质,如同遗传密码般,将焦虑传递给下一代。他们将自身对爱的渴求投射到孩…

12 1 月, 2025 11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压抑的敌意与焦虑的循环 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对焦虑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她认为,焦虑并非单纯源于对冲动的恐惧,而更多源于对压抑的敌对冲动的恐惧。这种观点跳脱出弗洛伊德将焦虑归因于生理性冲动的局限,将心理学因素纳入考量,并强调了压抑在焦虑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霍尼指出,当个体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或内部冲动的威胁时,会产生敌意情绪。然而,受社会规范、道德约束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这种敌意往往会被压抑。压抑并非使敌意消失,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潜藏的焦虑,如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火种,随时可能被点燃。 …

10 1 月, 2025 107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神经症冲突的多面呈现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作者卡伦·霍妮为我们揭示了神经症冲突的复杂与多样。书中提到,一个工程师自认为是专业领域中最聪明的人,他的行为以此为出发点,却未意识到自己潜在的冲突。他渴望他人的敬重,却又有隐藏的虐待倾向,还试图利用他人,这导致了他内心的矛盾😖。这种冲突使他疲惫不堪、精神差,而不是情绪的直接表露。 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据调查📊,约 30%的职场人士在追求职业成就的过程中,既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又因过度竞争而产生对同事的嫉妒和排…

1 1 月, 2025 120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许多看似直接的陈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前提假设和推论。例如,当医生对病人说“所有身心疗法的东西都是胡说八道,会让你发疯”时,这句话的表层结构是直接的否定,但其深层结构中包含了“别傻了”的正面意图。通过揭示这些隐藏的意图,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回应和质疑这些陈述,从而避免被限制性信念所束缚。 现代案例中的语言魔力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的魔力同样无处不在。例如,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前提假设…

23 12 月, 2024 104点热度 阅读全文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 内耗的根源与解决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身心疲劳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其根源往往在于内心的冲突与消耗。正如书中所述,一次导师班上,两位同学因偷录课程内容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内耗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 这两位同学虽然主动承认错误并删除了偷录内容,但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斗争却不容忽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这种内耗的框架。超我,作为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内化,与现实中的自我行为产生冲突,导致内心的矛盾和疲劳。🌙 消除内耗的最好方法,书中提出,是“君子…

14 12 月, 2024 185点热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