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溯(Backtracking) 回溯是NLP当中的一种沟通技巧,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与人进行对话,而对话的进行,事实上是许多技巧建立起来的。 接收对方传达讯息: 而完成一个有效的对话基本,就是完整接收对方的讯息,可以利用“重复对方所说的话”,来达成这一个目的,获得对方的情报后,还必须要向对方发出自己已经理解的讯息,只要对方明白问题被听懂了,自然就能感到安心并产生信赖感。 例如: 客户:“我订的货,已经过了送达期限了,货还没送来” 我:“真的很抱歉,我们马上查,请稍等一下”错误x 我:“你订的…

3 7 月, 2024 437点热度 阅读全文

心理学LP——人生立场的镜像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我们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看法和期望,便构成了一幅幅复杂的心理画卷。心理学LP(Life Position),便是这幅画卷的核心主题,它不仅描绘了个体的自我认知,更影响了我们的情绪、行为乃至决策的走向。 我不好,你好:自卑与仰慕的交织 这是一种带有自我否定色彩的人生立场,个体可能会陷入自卑的情绪泥潭,认为自己不足以与他人相提并论。如同《诗经》中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样的心态下,人们往往对他人抱有仰慕之情,认为他人总是光芒四射…

16 3 月, 2024 26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沉默的力量:情感交流中的无声语言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固然是重要的沟通工具,但沉默有时却能传达更深刻的情感。《沟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小凡在发现丈夫子诺出轨后,选择了长久的沉默。这种沉默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坚定的态度表达。正如书中所言,"沉默,有着千面的姿态",它可能代表包容、隐忍,也可能意味着决绝的对抗和拒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忽视了沉默的价值。然而,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沉默比言语更能传达深层次的情感。例如,一项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在处理重大情感…

15 1 月, 2025 161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驳回工作请求的新策略 在现代都市的钢铁丛林中,每一个职场人都如同齿轮一般运转。佳宝是公司里公认的工作机器,然而,她逐渐发现除了上司偶尔的口头表扬之外,她的晋升之路始终被堵。某日获知,她的上司一直不愿放手,因为找不到像她这样勤奋的人。 在一次关键时刻,上司要求她加班,佳宝以“母亲来访,需要去接”为由委婉拒绝。上司很快同意,甚至提前安排了别人的任务。这种方式虽然暂时有效,但却非长久之计。为了真正突破职场的藩篱,佳宝需要更为巧妙和持续的策略,既要合理拒绝,又要尊重上司面子。例如,她可以提出具体的工作规…

11 1 月, 2025 102点热度 阅读全文

《沟通心理学》笔记 委婉拒绝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拒绝是一门艺术,尤其在面对亲密关系时,如何委婉地表达拒绝,既能保全双方颜面,又不伤害彼此感情,显得尤为重要。书中提到的著名舞蹈家邓肯与剧作家萧伯纳的故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邓肯向萧伯纳表白,萧伯纳并未直接拒绝,而是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孩子可能的担忧,既避免了直接伤害邓肯的感情,又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拒绝之意。这种委婉的拒绝方式,不仅让邓肯理解了萧伯纳的心意,还使两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维持,甚至更加深厚。 另一个例子是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的故事。当朋友们提议为他树立雕…

11 1 月, 2025 136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自我参照:回归与反思的奇妙旅程 在《语言的魔力》这本由美国学者迪尔茨撰写、谭洪岗翻译的著作中,我们踏上了一段探索语言奥秘的奇妙旅程。书中提到的"回归"概念,犹如一面魔镜,让语言得以自我审视。这种自我参照的过程,不仅体现在"关于沟通的沟通"等表述中,更深入到我们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体系中。 想象一下,我们的思维就像一座迷宫 🧠,而语言则是引导我们穿越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当我们运用"反击其身"这一语言技巧时,就如同在迷宫中遇到了一面镜子,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例如,当有人宣称"口说无凭不能…

1 1 月, 2025 113点热度 阅读全文

《语言的魔力》笔记 语言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在《语言的魔力》一书中,作者迪尔茨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许多看似直接的陈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前提假设和推论。例如,当医生对病人说“所有身心疗法的东西都是胡说八道,会让你发疯”时,这句话的表层结构是直接的否定,但其深层结构中包含了“别傻了”的正面意图。通过揭示这些隐藏的意图,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回应和质疑这些陈述,从而避免被限制性信念所束缚。 现代案例中的语言魔力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的魔力同样无处不在。例如,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前提假设…

23 12 月, 2024 104点热度 阅读全文

《我们内心的冲突》笔记 现代社会中个体价值观的多元化与矛盾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与挑战。《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深刻剖析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困扰。作者卡伦·霍妮敏锐地洞察到,快速转型期的文明社会中,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可以共存,这为个体提供了无数选择,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惑。 以职业选择为例,据统计,2022年中国大学生平均考虑的职业方向高达5.2个 📊。有人追求高薪,有人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有人渴望创业,有人向往稳定...面对如此多元的选择,年轻人常常陷入迷茫。一项调查显示,超…

17 12 月, 2024 133点热度 阅读全文

地图并非版图,我们都是自己现实的建筑师 掩卷沉思,美籍学者哈瑞•阿德尔在《NLP实践指南》中提出的“地图并非版图”这一核心理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自我认知与人际沟通的全新思考维度。作者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将复杂的人类感知体系精妙地比喻为绘制地图的过程,为我们理解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把充满智慧的钥匙。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伊始,便开始以各自独特的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感知着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如同绘制地图一般,我们将这些感官信息过滤、加工、编码,最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地图,并将其…

25 11 月, 2024 212点热度 阅读全文

认知地图与现实世界 掩卷沉思,掩映在《NLP实践指南》中的文字,如同春日午后的阳光,轻柔地洒落,照亮了我对世界认知的幽微角落。掩藏在“地图并非版图”这一核心论断背后的,是NLP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我们穷尽一生所追寻的真理、所构建的现实,不过是个人认知地图的投射,而非客观世界的全然呈现。 正如作者〔美〕哈瑞•阿德尔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名为“感性过滤器”的有色眼镜,接收着来自外部世界的纷繁信息。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价值观念,这些如同无形的刻刀,雕琢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自以为是的…

20 11 月, 2024 158点热度 阅读全文